2012年7月3日 星期二

常見的投資心理偏誤(psychological biases)及其影響

  之前讀了華盛頓州立大學財經系教授約翰.納夫辛格(John R. Nofsinger)專門探討與投資有關的心理問題的好書《投資心理學Psychology of Investing》,覺得太過輕薄,有點意猶未盡,就找了他的另一本著作《征服投資心魔—跳脫心理偏好的致勝投資策略Investment Madness: How Psychology Affects Your Investing...And What To Do About It》來看。
  結果這兩本書內容大綱大多相同,差別在於《投資心理學》是寫來當成大學教科書的,英文版《Psychology of Investing》甚至已經出到第三版了;而《征服投資心魔》則是一般大眾取向,所以內容比較活潑些,解說也更詳細些,當然書也比較厚。
  像《征服投資心魔》第15章就整理了一個表格,列出常見的投資心理偏誤(psychological biases)及其影響。
心理偏誤(Psychological Bias):造成的影響;結果
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交易過於頻繁;付太多手續費跟稅金。
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風險太高,投資組合沒有多角化;很容易賠大錢。
情有獨鍾心理(Attachment):特別偏愛某支股票,對這支股票抱著瑰麗的幻想;很容易賠大錢。
惜售心理(Endowment,或譯原賦效應):繼承來的股票就一直留著;投資目標跟投資標的兩者不一致。
偏安現狀心理(Status Quo,或譯現狀偏誤):不肯改變自己的投資組合,遲遲不肯加入退休金計畫;不肯調整自己的資產分配,太晚開始繳退休金計畫的錢。
想賺錢得意的心理(Seeking Pride):賺錢的股票,早早就賣掉;投資報酬率降低,還得繳更多稅金。
不想賠錢後悔的心理(Avoiding Regret):賠錢的股票,死抱著不賣;投資報酬率降低,還得繳更多稅金。
別人的錢輸了無所謂的心理(House Money,或譯賭資效應):一旦賺了錢,承擔的風險就變高;很容易賠大錢。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的心理(Snake Bit,或譯蛇咬效應):一旦賠錢,就不敢承擔風險;長期而言,再也沒有創造更高投資報酬率的機會。
損益兩平(Get Even):為了損益兩平而承擔太多風險;很容易賠大錢。
群體認同(Social Validation,或譯社會認同):如果別人也跟我投資一樣的股票,感覺一定比較好;加入熱門股的炒作行列,最後落得追高殺低的下場。
大腦記帳法(Mental Accounting,或譯心理會計):投資組合無法多角化;風險雖高,但卻達不到應有的投資報酬率。
認知不協調(Cognitive Dissonance,正式翻譯應為認知失調):刻意忽略與之前想法或決定相衝突的資訊;無法正確地評估、檢視自己的投資選項。
取最具代表性者為依據的思考模式(Representativeness,或譯代表性偏誤):認為相似的事物一定都很相像,所以好的公司就是好的投資標的;買到股價過高的股票。
取最熟悉者為依據的思考模式(Familiarity,或譯熟悉度偏誤):認為自己熟悉的公司是比較安全、比較好的投資標的;投資組合無法多角化,把太多希望擺在自己服務的公司。
(《征服投資心魔》頁26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