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2日 星期日

邊際效用

只要是要學經濟學的,免不了要碰到邊際這兩個字
譬如說邊際效用
他指的是「多增加一點消費,所多增加的效用」
邊際成本就是「多增加一點產出,所多增加的成本」
舉個例子,
一個很餓的人,第一碗飯對他的價值很高,給他的快樂可能是100單位,
第二碗飯他已經不那麼餓了,所以價值是50單位,
第三碗飯他已經差不多飽了,價值剩10單位。
到了第四碗飯,價值是0。
第五碗飯他已經很飽了,價值是負的,如果要他吃,還要給他錢才行
所以,當他還沒吃飯時,一碗飯的邊際效用是100,
吃了一碗飯時,一碗飯(也就是第二碗)的邊際效用是50
吃了兩碗飯時,一碗飯的邊際效用是10
吃了三碗飯時,一碗飯的邊際效用是0
吃了四碗飯時,一碗飯的邊際效用是 -10....以此類推..
大部份的時候,邊際效用都是越來越小的,包括錢也是。
想想看,如果某人有一千元,
他的第一個一百元,會去買對他來說最有價值的東西
第二個一百元,次之
第三個一百元,再次之
一個直覺的想法是,同樣是一萬元,對我的效用比對王永慶的效用大多了。
因為我的一萬元是第一個一萬元,而王永慶的一萬元是第N個一萬元 (N很大~)
所以,既然錢也是邊際效用遞減的,
財富的平均就很重要了。
一千元分給一千個人,每一塊錢都是第一個一元,
可是一千元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只有一塊錢是第一個一元
其他999元的價值就越來越小.........
有了邊際效用遞減的概念
就可以導出經濟學最基本的定理---
需求法則: 價格越高,需求量越低。
蘋果漲價,買的人就少了,蘋果變便宜,買的人就多了
蘋果可以代換成:汽車、房子......等等
讓我們來細部一點的解釋這個情形:
假設第一顆蘋果對小明的「價值」是10元
           二                                               9元
           三                                               8元
           四                                               7元
那麼很明顯的,當蘋果的「價格」是10元時,小明會買 1 顆蘋果
                                                              9                           2
                                                              8                           3
                                                              7                           4
所以,當蘋果的「價值」等於「價格」時,小明會停止購買。
價格在經濟學上有一個更理論的名詞:成本。
蘋果的價格,不就是小明多得到一顆蘋果的成本?
所以我們可以這麼說:
當多買一顆蘋果給小明帶來的效用等於小明多買一顆蘋果的成本時,
小明會停止購買。
區分一個東西的價格和價值,對我們瞭解這個世界有點幫助。
一小時從高雄到臺北是坐飛機的價值,1860元是它的價格。
公司未來的獲利能力是股票的價值,股票指數是它的價格。
讓自己未來的薪水高一點是念大學的價值,四年的光陰和學費是它的價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