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7日 星期四

負面言語讓人「未戰先敗」

作者:洪蘭2012/09/04

國科會主委以「死狀甚慘」形容台灣的人才問題。

用激烈言詞談論國家前途,會造成什麼反效果?

國科會主委前陣子談到台灣人才的問題時,用了「死狀甚慘」這四個字,令老百姓看了悚然心驚。當年跟我一起回國教書的同事,傳簡訊來說,「事不可為,打包吧。」

政府高官一定要記得,在位者有上行下效、風吹草偃的作用,在用詞上不宜如此激烈。因為文字會帶來聯想,大腦中意念聯結的活化,是不能自主控制的。不恰當的言語,會使得原本能成功的事功敗垂成。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康納曼(D. Kahneman)在他的新書《Thinking, fast and slow》中說,香蕉和嘔吐這兩個字本不相干,但是一旦把它們放在一起,會馬上令人感到不愉快。

大腦會自動作時間的序列,把香蕉和嘔吐連成因果,你就對香蕉產生暫時性的反感,連帶對黃色水果也不喜歡了。

這個自動化聯結所產生的作用,並不限於概念和文字,它甚至會改變你的行為。

紐約大學心理系教授巴夫請學生從五個字中選四個字出來造句,如:find(發現)、he(他)、if(如果)、yellow(黃色)、instantly(立即)。另一組學生看到的字則是與「老」有關,如:forgetful(健忘的)、bald(禿頭的)、gray(灰色的)、wrinkle(皺紋)。

做完之後,學生要到走廊另一端的實驗室去做另一個實驗。他測量學生走過走廊的時間,結果發現,那些看到跟「老」相關字組的大學生,走的時間比看中性字組來得慢。原因在於,「健忘」、「禿頭」、「皺紋」這些字促發了老的意念;這個意念又促發了行為,使學生走路變慢了。

這個「促發效應」(priming effect)非常強烈。即使沒有一個學生注意到,這些字有共同的主題「老」。他們也都堅持,老的念頭從未進入他們心中。然而,他們的行動卻變慢了,這就是所謂的「意念動作效應」(ideomotor effect)。

更可怕的是,這個效應也可以倒過來做,動作也會強化意念。德國的研究者請學生在房間中走五分鐘,每一分鐘走三十步,這是一般大學生步伐速度的三分之一,然後請他們在電腦上辨認一閃而過的單字,結果發現這些慢走的學生,對老年有關的字辨識特別快,如forgetful、old。

假如你動作像老人,它會強化你老年的思想,這效應是雙向的。因為這暗示的作用是不自覺地發生。官員在談論國家前途時,宜從正向著手去尋找解決方式,不可未戰先敗。

左宗棠西征時,曾在路上看到一個老者的門前掛了「天下第一棋手」的旗子。左宗棠很愛下棋,便進去和老人下,結果老人三盤皆輸,左宗棠就很得意地告誡老人不可再掛。

等到他收復新疆班師回朝時,看到老人門口還掛著旗子,就很生氣。再進去與老人對弈,結果老者連贏三盤。左宗棠很驚訝,老者說:「出征前,我讓你贏,因為我不可挫主帥的銳氣。現在你勝利歸來,我就不再手下留情了。」

主帥不可以無氣,主委不可以不知。更何況目前究竟是「其真無馬耶」、還是「其真不知馬也」,還不一定。

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享有,擁有,佔有

最近我去見一位老業主,過去我替他設計了多家旅館,一家比一家繁複華麗。

後來他生了一場大病,到美國住了十年,現又回台北,他說他的觀念完全改變了,過去他經營的旅館,設計是用「加法」,現在是要求用「減法」,一家比一家精簡,不只成本低,回收快,且整理方便,生意更好。

「減法」的設計,我們學設計的早就知道「less is more」的道理。

嗯!我想不只設計,現在也可用減法來過生活,以減法來過後半生吧?!

其實在世上擁有的越多,煩惱也越多。

有一棟房子,有一個煩惱,擁有兩棟,煩惱加倍。財產越多,留給家族子孫的煩惱就越大。

最近金融風暴,也可見證那些擁有越多的人就越不快樂。

前一陣子,我為一位建築商做家庭室內設計,兩個兒子的房子都是百餘坪,等老東家房子來委託設計時,我想那不知要多豪華,不想拿來一看,大吃一驚-總面積:二十一坪。

「這......」我才在懷疑,他打斷我的話,說:「我打拼了一輩子,蓋了不少房子,也擁有不少房子,想通了,小房子既溫馨又好整理,只剩我兩老,這就夠了,孩子們還想不通,由他們去吧!」

世上的一切,我們只能享有,不可能擁有,何必一定要佔有?

因此,五十歲之後的我,非必要的東西不再添購,去旅遊也不再買東西回來了,也不想與風景合照,只拍些使我感動的景緻、上帝創造的美、或設計上的新知。

我覺得最要把握的是當下,在此時、此景、此物,親臨的那一刻,我是否真正認真的享受、體會、感恩,那一刻才是需要的。

我把家中多餘的用品、裝飾品、收集的紀念品清了出來,拿去教會義賣,做社區服務經費。家中清楚多了。

現在,該是以減法過人生的時候了。

常常提醒自己,放下對世界的慾求,放下心中的掛念,卸下對人的恩怨,過減法的生活,輕鬆的面對人生。

人,一無所有時,倒很容易滿足;一旦擁有,則有一欠九,反而不足。

心不要貪,一個人能得多少,不是自己可決定的。

台大博士生:爸爸,別再怪我不爭氣!

轉自:台大博士生:爸爸,別再怪我不爭氣!

我退休的老爸,是四年級前段班;還在職場中的我,是六年級後段班。

我原本以為,我們兩個世代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但是當我找到一份理想的好工作,突然驚覺我的收入只有我爸的一半!

這樣的差距,到底是來自年資?還是產業別?或是我們其實根本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

從客觀條件來看,我們這一代的學歷比較高,外語能力比較好,電腦使用能力比較強;上一代則因為年資比較久,所以對市場比較瞭解、對解決問題比較有經驗。但是這些並非一面倒的條件評比,為何最後出來的結果會是收入差距高達一倍?而且我還是以國內算是頂尖的學歷,在平均薪資待遇比較高的台北,進入一個很有發展願景的產業,領到不算太差的薪水,否則差距將會更可觀。

我納悶,兩個世代所面臨的環境條件,到底發生了什麼樣子的改變?於是我找了一些數據,希望能更清楚的理解我與我爸的兩個不同的世代,到底差異在哪裡?

先看支出
必要花費佔薪資比重:爸爸四成 我高達七成

首先,我比較了從1985年到2011年這27年間的經常性平均薪資以及經常性支出(註:因為沒有1985年以前的資料,經常性薪資是每個月固定可以領到的薪水,不包含加班費、獎金、紅利等薪資。)。

1985年,台灣的平均經常薪資為12,534元,到了2011年成長為原來的2.9倍,達36,803元。同時期,台灣的平均經常支出則從5,250元,變成4.7倍,達24,657元。

我將支出除以薪資,發現:27年前,我們的支出只佔薪資的四成左右,但是現在的支出,佔所得將近七成。當然,這種情況有兩種解釋:

一、我們現在的支出比27年前多太多了,例如有線電視、電腦、手機、網路這些支出都是30年前所沒有的;二、經過了27年,我們的薪資成長沒有跟上支出的成長。看來我必須要找出更多的資料來才能解答這個問題,於是我先從支出來分析。

1985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65.81,到了2011年成長了1.64倍,為108.01。這個1.64倍的物價上漲,可以想成就是原本一個便當50元,現在變成82元。在1985年的時候只要5,250元就能過一般、正常的生活,就算把通膨計算進去,現在也只需要8,610元,但實際上,現在卻要24,657元才夠。

這個結果令我訝異。如果我現在能只花8,610元,就能獲得與27年前相同的生活品質,那就是我現在的支出太多了。但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最基本的房屋租金加上飲食費用,就有可能超過一萬元。看來,除了我們的生活中的確多了很多過去所沒有的必需支出,我們的薪資並沒有跟上生活支出的成長。

許多人怒吼:「什麼都漲,只有薪水不漲」,但是從消費者物價指數來看,其實過去27年,我們的薪水漲幅還超過通膨許多。

所以,要不就是CPI低估了真實的物價成長,要不就是這個指標無法看出生活中新增的支出。過去27年的平均物價年增率1.85%,但經常性支出的平均年增率卻高達5.9%,我們的生活支出成長速度遠比通膨所造成的物價上漲還快三倍以上!

再看所得
爸爸收入比兒子多一倍是常態

現在來看看所得。我想知道我和我爸的所得差異,到底是不是常態?結果發現,台灣的所得年齡結構的確是有隨著年齡逐漸增高的趨勢,以2011年的資料來看,45到54歲的平均年所得有73.3萬元,而30歲以下則只有41.6萬元,也就是青少年的所得只有中高年的一半多一點。

好吧!年輕人的薪資比較少,但是這是我們這個世代的問題?還是其實上一代就已經遇到了?

我拿台灣歷年來的起薪和當年度的經常性薪資作比較,結果發現,我們這一代面臨了一個很大的問題。1991年,台灣的平均經常性薪資有22,039元,2011年為36,803元,成長了67%。同時期,台灣的平均起薪有17,336元,現在為24,655元,只成長了42%。

比起經常性薪資不調整,大家應該要更關注起薪的停滯現象:台灣的起薪從1998年的24,014元停滯到現在,過了13年,只增加641元,若把通膨考慮進去,實際上起薪是負成長。

我不知道那些針對年輕人的批評,是否真的已經知道這些年輕人所面臨的情況?現在的年輕人生活支出佔了薪資的七成,遠比上個世代的四成還高很多,而且並不是因為他們奢侈、浪費。面臨生活支出的高速成長,相較之下通膨還只是小問題,但他們的起薪和上個世代相比卻很少,而且已經停滯十幾年。

我們無法從數據判別,哪一個世代對工作比較有熱忱和使命感。但是數據告訴我們一件事情:經過20年,現在的年輕人過得比上一個世代還要辛苦,甚至入不敷出、存不到錢!

如果對這種世代之間的差異沒有足夠的認知,請不要用自己習以為常的認知,去評斷另一個世代。上一個世代其實比這個世代更幸運,因為一出社會的起薪只打八折,而賺的錢只有不到一半用在支出,但請別因為你有這樣的經驗,就認為現在的年輕人同樣也可以將一半的薪資存下來、過得一樣好。

同樣的,年輕人也沒有必要認為上一代「霸佔了市場上最豐厚的利潤」,因為上一個世代的產業不會是我們這個世代的產業,他們的薪水,一部分來自於他們過去努力的成果,但成熟的產業可能會步向衰退,是現在中高年面臨最大的風險。現在的輪替週期和景氣循環比起過去更快,我們年輕人一起找到我們這個世代自己的明星產業,努力讓它們發光、發熱吧!

我們不需要世代之間的對立,重要的是兩個世代是否清楚瞭解彼此的背景以及所即將面臨的挑戰。希望這篇文章,能讓大家思考,問題到底是什麼?唯有如此,才能一起合作,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作者簡介_Buffettism (李柏鋒) [ 隱藏 ]

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2012年9月25日 星期二

開盤八法 15分鐘判多空

轉自:開盤八法 15分鐘判多空

台股K線高手李殷守

開盤八法 15分鐘判多空

撰文者:潘佳凌

▲台股K線高手李殷守

▲台股K線高手李殷守

抓股市長線方向,要看大趨勢指標,如利率;但要掌握短線與極短線行情,則可看「開盤八法」。

「開盤八法就是看主力,重點在於觀察主力今天的心態,有沒有要做。」說這話的人是大眾證券自營部協理李殷守,波浪理論高手黃嘉斌形容他「盤感極佳」,每天早上大眾證券自營部的晨會解盤,李殷守就是靈魂人物,而開盤後的15分鐘,是他判斷當天走勢的重要參考。

但是,李殷守說自己早年學股票的歷程可說是相當荒腔走板,17年前初入股市的他憑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申請信貸40萬元開始玩股票,3年就讓他從股市賺到8,00萬元,但隨後,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襲台,李殷守不僅未能守住8,000萬戰果,還因代操負債數百萬元。

遭逢此等打擊,李殷守痛定思痛,重新開始學投資,沉潛練功3年,專心鑽研技術操作,那時他幾乎天天盯盤,有時甚至為了過濾個股K線而在公司打地鋪。他形容自己的眼睛已經有「照相能力」,別人報1檔股票,他只要打出K線、看一下量價結構,就知道可不可以買。

▲從開盤前3根5分鐘K線看盤勢

▲從開盤前3根5分鐘K線看盤勢

(1)連續3根黑棒為「黑黑黑」,且1根比1根低,代表今日盤勢極弱,空方心態濃厚。

(2)3根5分鐘K線排列為「2黑1紅」,出現連續黑方,且持續往下探,即9點10分的低點比9點5分還低,屬於追殺盤,空方心態亦濃。

(3)3根5分鐘K線排列為「黑紅黑」,第1根雖然開高盤,但為黑棒,且隨即往下拉,屬於震盪盤,且盤勢偏弱,為中性偏空走勢。

(4)3根5分鐘K線排列為「黑紅紅」,K線位置高低相去不遠,因此為壓力盤,多空勢均力敵。

最適用於盤面轉折時機
區間盤整期效用較低

李殷守擅長技術分析,他認為分析技術線型最重要就是從「面線點」3方面去看,「面」就是月線、週線、日線的型態,「線」則是各週期的平均線,最後的「點」指的就是K線。技術分析裡常提到的「開盤八法」,則是用來觀察每日開盤後的15分鐘,3根5分鐘線的變化情況,並依此來判斷當日走勢。

名詞解釋_K線 [ 隱藏 ]

K線是反映價格的走勢圖,可分陽線、陰線和中立線3種,陽線代表收盤價大於開盤
價,陰線代表開盤價大於收盤價,中立線則代表開盤價等於收盤價。此外亦可以時
間頻率區分為月K線、週K線、30分鐘線、5分鐘線等,開盤八法則是在觀察開盤後15分鐘的K線圖。

李殷守說:「開盤八法講的是多空,雖然講了8種,但K線千變萬化,每根K線還牽涉到長度、牽涉到力道,所以變化是超過8種,但是,開盤八法還是提供了你在第一時間觀察到盤面的可能變化,尤其做期貨當沖的人,經常使用開盤八法來輔助。」此外,李殷守建議,若行情有大波動,要多看30分鐘作為輔助。

基本的開盤八法雖然有8種K線的排列變化,但李殷守認為,當盤面有大轉折,特別是量能放大時,最適合用開盤八法來做輔助判斷,但是當行情處於區間整理格局時,則效用不大。

他還提到,2010年11月30日到今年第1週的台股走勢相當精彩,從中就能根據開盤八法,觀察到「金融強、電子弱、營建接棒」的類股變化,以下用2010年11月30日,以及2011年1月3日、4日的台股變化來解釋開盤八法。

▲8種K線的排列變

▲8種K線的排列變化

(5)3根5分鐘K線排列為「紅黑黑」,但K線位置高低相去不遠,因此為壓力盤,多空勢均力敵。

(6)3根5分鐘K線排列為「紅黑紅」,開紅盤後震盪往上,屬於震盪盤,為中性偏多走勢。

(7)3根5分鐘K線排列為「2紅1黑」,出現連續紅方,且1點比1點高,即使第2根拉回也不破第1根的低點,屬於追價盤,多方心態濃厚。

(8)連續3根紅棒為「紅紅紅」,且1根比1根高,代表今日盤勢極強,多方心態最強。

2案例驗證開盤八法準確度

案例1 》多方吹響號角
2010年11月30日多方探頭、隔日多方發動攻擊

▲案例1 》多方吹響號角

▲案例1 》多方吹響號角

【李殷守分析說明】

1. 2010年11月30日開盤走勢為1黑2紅(兩點高盤)的震盪走高(詳見圖1),雖然第1根K線為黑棒,但後面2根紅線很強,為偏多情況。開盤量能僅57億元,尚屬正常。但是,除了第1根黑棒之外,從9點6分開始連續漲,直到10點40分才見到當日高點8,443點,以5分鐘為一盤,則共連續推升了19盤。從過去的經驗來說,只要連推13盤就已經是波段買點了,更何況本日是連推19盤,代表波段力道要出來了。

2.另外,也要搭配大盤日線作觀察,11月30日收了1根避雷針,也就是長上影線,這走勢是取量向上測試11月12日高點的賣壓,再殺下去做洗盤,這種狀況,就算後面殺尾盤,留上影線都沒關係,這種走勢代表要拉指數,這就好像潛水艇把潛望鏡伸出去海平面,探測一下狀況,而且,當天量能也同步放大到1,521億元,因此當天他馬上告訴同事,「選前效應正式啟動,12月會突破8,395高點」。

3.2010年12月1日開盤雖然是震盪盤,但是第3根紅很長實體線,代表多方力道很強,加上整個日線圖型態已經完成,5日、10日均量也同步加溫,這是多頭的上升奔走型態,最後會走噴出格局,整個12月份上下影線一直交錯在一起,沒有留下缺口,代表多方情勢很強。

4.因為主力是拉指數,當日第1個漲停的權值股就是第一金(2892),由此訊號來判斷,主力這波操盤會較多著墨在金融股。如果手腳慢,買彰銀(2801)也可以。之後,整個12月多為金融股領銜演出,三商銀到中壽(2823)再到國泰金(2882)、富邦金(2881)等,呈現輪動格局。

案例2 》空方開始反擊
一、2011年1月3、4 日為重挫埋伏筆

▲)2011.01.03~01.04的5分鐘K線圖

▲)2011.01.03~01.04的5分鐘K線圖

【李殷守分析說明】

1. 2010年12月以來,大盤漲了約700點,2011年1月3日、4日也是經典走勢,並且告訴你,大盤要下來,因為金融股一直持續吸金,類股成交占比已將近3成,但是落後補漲的國泰金卻遲遲未過8,395點時的高點61元,代表金融股氣勢已弱。從1月3、4日走勢可解釋為「掩護出貨法」,主力出漲多的金融股、出電子股,並換手到營建,雖然是類股變化,但從大盤的5分鐘K線還是看得到蛛絲馬跡。

2.1月3日的盤來看,3根黑線屬於空方力道最強的格局,最重要的開盤量能高達87億元,這是少見的大量,因此要特別留意。

二、金融強、電子弱

▲2011.01.03金融類股的5分鐘K線圖

▲2011.01.03金融類股的5分鐘K線圖

【李殷守分析說明】

1.再看各類股,其中占盤面最重要的金融股從2010年底往上攻,多是由中壽在帶盤,由於金融是這波的主角,金融股高點出現在1月3日,因此大盤的高點9,046點也是出現在這一天,但是,當時很多人還沉浸在9,000點以上的喜悅中。

▲2011.01.03電子類股的5分鐘K線圖

▲2011.01.03電子類股的5分鐘K線圖

2.當天,主力為了掩護中壽出貨,因此拉國泰金、富邦金等個股來掩護。不僅如此,原本氣勢就很弱的電子族群,也成為出貨對象,從1月3日的電子5分鐘K線圖來看,不僅連三黑,還帶跳空,是屬於非常弱勢的走法。

三、營建接棒、金融出場

▲2011.01.04營建類股的5分鐘K線圖

▲2011.01.04營建類股的5分鐘K線圖

【李殷守分析說明】

1.看1月4日的大盤(詳見圖2),開出2黑1紅的震盪盤往上走勢,早盤15分鐘,看似偏多,但由於行情已經出現預兆,為求謹慎,需多觀察後續半小時走勢,開盤雖然開出兩點高盤,但隨即往下挫,大盤指數亦無法再創新高。

▲2011.01.04金融類股的5分鐘K線圖

▲2011.01.04金融類股的5分鐘K線圖

2.再看重要類股的5分鐘走勢圖會發現,如營建指數開出震盪走高盤(詳見圖5),這是走勢很強的追價盤,看3根的量是屬於拉高進貨,之後量能不濟往下掉。與此同時,金融指數開兩點低盤(詳見圖6),1根小紅後再往下殺,屬於追殺盤,假設是大紅棒,尾盤或許就不會殺那麼重。

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

三十六計教出好孩子

優秀的教育方法讓孩子更優秀,孩子優秀只是因為教育方法更優秀。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家長、老師常常因為孩子進步緩慢而著急,由此或者粗暴地給孩子戴上“腦子笨”、“性格難以改變”之類的帽子,或者自認為學識淺、水準低,不會教育孩子。實際上,只要方法妥當,任何孩子都是優秀的;只要用心,總能找到合適的教育方法。

一、扮弱計——讓孩子充當一次“小大人”

父母常常抱怨現在的孩子對父母漠不關心,缺少責任感,他們不知道,孩子的責任感是要從小培養的,如果你總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一副風雨無懼的樣子,孩子就會認為父母是不需要他們關心照顧的。因此,父母們不妨偶爾扮一次弱,向孩子求助,你會驚奇地發現孩子竟因此變成了懂事的“小大人”,而你也可以從孩子的幫助中獲得很多東西。

二、補強計——讓孩子由自卑變自信。

美國加州大家哲學博士詹姆斯.多伯林提出了“補強法則”。當一個人的行為得到滿意的結果時,這種行為就會重複出現。因此,當孩子受到認可時,他(她)的自信就會被激發出來,不斷重複令人滿意的行為,直至擺脫自卑,成為自信上進的好孩子。

三、誘導計——幫孩子跨過厭學的泥潭。

幾乎每個孩子都多多少少有些厭學情緒,這是可以理解但卻不能放任自流的,因為這種情緒會阻礙孩子學習的熱情,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難以估量的影響。然而強制孩子學習也不是好辦法,這只會加深孩子的反感,聰明的做法是誘導孩子學習的興趣,讓孩子自動自發地學習。

四、冷淡計——讓孩子有一點自控能力。

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受到家人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然而這樣的生活卻讓孩子養成了任性的習慣,這個壞習慣將給孩子未來的生活埋下巨大隱患。專家建議孩子任性時不妨試試冷處理,這會使孩子因得不到注意而自動收斂脾氣。

五、授挫計——給孩子一個體驗失敗的機會。

美國教育家卡樂爾.桑德堡說:“順境當然可以出人才,但逆境也可以出人才。而且在逆境中經過挫折和千錘百煉成長起來的孩子才更具生存競爭力。”也就是說為了增強孩子的耐挫力,父母們不妨有意識地給孩子創造一些適度的挫折情意,這種挫折教育對增強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大有好處。

六、放手計——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要什麼都為孩子做好,家長應當試著放開手,讓孩子自主地去做,第一次也許做不好,但以後就會做得又快又好。千萬不要做包辦父母,放開手為孩子創造做事的機會和平臺,孩子才能有自立能力,父母們也會少些麻煩。

七、縱容計——讓孩子在“淘氣”中開發潛能

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淘氣”是“破壞狂”,其實這類孩子往往很聰明,求知慾、好奇心都比較強,意志力也比一般孩子來得堅定。因此,聰明的家長要試著“縱容”孩子的淘氣和“破壞”行為,並藉機挖掘潛能,培養興趣,說不定你的孩子就是另一個“愛迪生”。

八、處罰計——讓孩子正視自己的錯誤。

教育孩子就要賞罰分明,孩子做的好要給予獎勵,但孩子做錯事時一定不要姑息,哪怕只是小錯也要進行適度的處罰,這樣孩子才能正視自己的錯誤,及時改正,免得在錯誤裡越陷越深。

九、製冷計——給自負的孩子“潑冷水”。

自負是指自我評價過高,目中無人,這種心理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因此一旦發現孩子自負的苗頭,父母就應當運用“製冷”的手段,適時地給孩子潑點冷水,讓孩子學會理性地評價自己,正確地認識自己。

十、包容計——讓孩子感受父母無條件的愛。

孩子也許不夠聰明,也許有很多缺點,可是作為父母,你絶對不能對孩子存有偏見,羞辱或嫌棄自己的孩子。對孩子一定要包容,要有信心,你就會得到一個怎樣的孩子。

十一、樣板計——父母要給孩子當好第一任老師。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影響到孩子。因此父母要嚴於律已,處處事事以自己的正確言行為孩子樹立榜樣,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十二、鼓勵計——給孩子不斷進取的力量。

孩子很容易對自己失去信心,很容易因為了困難而放棄努力,因此,家長要不斷地鼓勵孩子,給他們前進的勇氣和必勝的信心,這樣孩子就能帶著父母的期待改正缺點,不斷進步。

十三、傾聽計——認真瞭解孩子的感受。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心聲,家長一定要耐心地去傾聽,才能真正瞭解孩子的想法、感受,才能對孩子生理及心理上的問題、變化做出及時而細緻的處理。有了這樣的基礎,親子之間才能良好溝通,建立良好、和諧的親子關係。

十四、賞善計——讓孩子在讚美聲中進步。

教育學家認為,教育孩子,獎勵是比懲罰更有效的方式。因此他們建議,用獎勵正確來代替懲罰錯誤,用肯定優點來代替否定缺點,這樣既可以避免給孩子造成傷害,又可以使孩子取得更好的進步。

十五、點撥計——巧妙地提示孩子自覺走向正途。

絮絮叨叨的說教,凡事替孩子包辦的父母是孩子最不喜歡的,聰明的家長只會在孩子遇到難題或行為錯誤時,從旁稍加提示引導,幫孩子解決疑難。這樣,孩子明白了道理,家長也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十六、虛擬計——讓孩子產生“我很棒”的自我感覺。

日本教育家鈴木鎮一說:“有了天才的感覺,你會成為天才;有了英雄的感覺,你會成為英雄。孩子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覺,他就會成為好孩子。”用虛擬的手段,給孩子製造一個“我很棒”的自我感覺,他就會逐漸“棒”起來。

十七、容過計——讓孩子在錯誤中學到更多。

生活中,孩子總難免有些過失、錯誤。有的是無意,有的是有意的。如果孩子所犯過錯的性質不是很嚴重,那麼家長就不妨給予寬容、諒解,這樣孩子不僅會在內疚自責中更認真地改正錯誤,還可以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寬容心態。

十八、訓誡計——讓孩子認識錯誤、改過自新。

孩子就是孩子,會不斷地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和錯誤,有些錯誤可以寬容,而有些錯誤是不能姑息的。必須對孩子進行合理、有效的批評,以保證孩子不再犯類似的錯誤,即使是再寬大的父母,也不能讓這種合理的管教缺位。

十九、薰陶計——在生活中給孩子好的影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給孩子的影響是深遠而巨大的。因此,父母如果能在家庭生活中,通過講故事等方式,培養孩子健康的興趣愛好,陶冶孩子的情趣、品行,那麼就可以讓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二十、疏導計——讓孩子由對立變成合作。

大禹治水的成功之處在於“疏”而不在“堵”,父母也可以從這種方法中得到啟示。在教育孩子時太過專制只會引起孩子的逆反,讓孩子跟你“對著幹”,但如果採取明智、開放的疏導策略,孩子就會願意跟你愉快合作。

二十一、尊子計——讓孩子與父母貼得更近。

親子間之所以出現衝突矛盾,往往是因為父母對孩子不夠尊重,使孩子心懷恐懼、不滿,拉開了彼此的距離。其實孩子也需要尊重,那麼他們一定會成為最受孩子歡迎的父母。

二十二、對等計——與孩子實現良好的溝通。

與孩子良好溝通的前提,就是平等地對待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這樣孩子才會願意向你說出心裡話,家長才可以及時幫孩子擺脫各種問題。如果家長總是擺著家長架子,專制地要求孩子服從自己,那麼親子間溝通的大門就會慢慢關上。

二十三、攻防計——先給孩子打好“預防針”。

兵法上說,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在教育孩子時也是這樣,與其孩子出現問題後,再去管教、憤怒,還不如提前就給孩子打好“預防針”,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讓孩子少走彎路,少犯錯誤。

二十四、訓儉計——幫孩子克服驕奢之氣。

現在孩子都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一些孩子就養成了驕奢的習慣,花錢大手大腳,不知愛惜物品,這種習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家長應理直氣壯地教育孩子勤儉節約,幫孩子養成節儉的習慣,這才是真正的愛孩子。

二十五、伴教計——在參與中教出好孩子。

如果父母能夠參與孩子的生活,多抽時間陪伴孩子做一些事,那麼不但可以增進親子感情,還可以鼓舞孩子,同時父母還可以對孩子多一些瞭解,這於開發孩子的潛力、培養孩子成才是非常重要的。

二十六、防微計——別讓孩子的小毛病變成大問題。

生活中,孩子有時會有一些小毛病,比如霸道、無禮、懶惰等等,這時候家長就要注意了,問題雖小,但也要嚴管,防微杜漸,否則這些小毛病會變成大問題,那時候家長再想讓孩子改正,就不那麼容易了。不要姑息孩子的小毛病,嚴管同樣是愛的表現。

二十七、勸和計——讓孩子與老師相互包容。

老師與學生之間也會發生一些摩擦和誤會,這時家長就要擔任“和事佬”的角色,幫助雙方消除矛盾、誤會,互相理解、互相包容。讓孩子照樣尊敬老師,老師繼續愛護孩子。

二十八、立規計——用合理的規則讓孩子學會自控。

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而家長“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的說教又容易引起孩子的厭煩,因此家長可以為孩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為規則,作為孩子判斷自己行為的依據,以此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二十九、減負計——別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生活中,有心理障礙的孩子越來越多,而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壓力過大是導致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給孩子減負已經成了當務之急。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們請別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三十、激發計——用刺激孩子的方式讓孩子愛學習。

教育孩子要找對方式,當勸導、說教都不奏效時,家長們不妨試試這招兒激發計。利用孩子的好勝心、逆反心甚至嫉妒心理來故意刺激孩子,讓他們由不愛學習變成積極學習。

三十一、悅納計——讓孩子喜歡並接受自己。

如果孩子不能全面地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的長處,那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自卑、嫉妒別人等等。因此,家長們要讓孩子們看到自己的優點,要讓孩子喜歡自己,這樣孩子才能自信地面對生活。

三十二、用忍計——溫和地糾正孩子的“出格”行為。

孩子常常會做出一些令父母無法容忍的“出格”行為,而“急風驟雨”式的教育只會使孩子走向極端,因此,家長們只能“戒急用忍”,壓下火氣,多理解孩子多包容孩子,在此基礎上引導孩子,這樣才能把孩子引向正途。

三十三、勵勇計——培養孩子大膽探索的勇敢個性。

生活中,常常是那些勇於探索、大膽無畏的人才能取得傑出的成就,獲得幸福。因此,父母們為了孩子的未來著想,不要總是對孩子過度保護,不要過分強調培養“聽話”的孩子,而是應該多給孩子一些鍛鍊的機會,鼓勵他們做勇敢的孩子。

三十四、感化計——以真情感動孩子的心靈

教育孩子,不能光是說教、責罵、勸導,有時候還必須要以情感之,這樣才能撼動孩子的心靈,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但是,要感化孩子必須要情真意切,否則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三十五、平等計——培養一個胸懷開闊的孩子。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個個都是“小太陽”,他們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然而這樣的性格對人際交往是極為不利的。因此,生活中,父母們應注意不要給孩子特殊的地位,培養他們分享、合作的精神,逐步培養出一個胸懷開闊的孩子。

三十六、苦磨計——培養孩子的意志和毅力。現在的孩子面臨的是一個處處充滿競爭的社會,而很多孩子由於生活過於安逸,往往缺少戰勝困難的勇氣。因此,聰明的父母應該多讓孩子經受一些艱難困苦的磨練,以培養他們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毅力,這樣他們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取勝。

良馬對-岳飛

帝問岳飛曰:「卿得良馬否?」

對曰:「臣有二馬,日啗芻豆數斗,飲泉一斛,然非精潔即不受;介而馳,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奮迅,自午至酉,猶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之材也。不幸相繼以死。今所乘者,日不過數升,而秣不擇粟,飲不擇泉,攬轡未安,踴躍疾驅,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斃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窮,駑鈍之材也。」

帝稱善。

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

為什麼戴勝益討厭吃到飽餐廳?

我是一個消費者,但對於消保官這種以偏袒消費者為前提的觀點,恕無法接受。

我指的,是上周一則社會新聞。新北市一名消費者前往沙拉吧吃到飽的餐廳用餐畢,打包牛排主餐外帶遭拒,雙方鬧進衙門,那位出面排解糾紛的消保官。

按新聞報導,協商結果,消保官認為「吃到飽」餐廳,要口頭說、貼公告並菜單上顯著標示「店內所有食物一律禁止外帶」才合理,而這位賣160元牛排餐的餐廳老闆,則是包3000元紅包,給這位有吃又有拿的顧客才息事。

一樣做為消費者,我實在很想問這位「打包哥」,你到底要吃多飽啦?!今天換你是老闆,你也同意顧客這樣做嗎?

不過,我更想誠懇地建議這位吃到虧的老闆,金盆洗手,別再做吃到飽生意了。除了我的四歲女兒,會去Pizzahut吃「吃到飽」之外,我真的、真的很不愛吃到飽,不是說,沒種和自己無底洞的美食慾望過招,而是「吃到飽」總讓我聯想到對於黑心建商的厭惡感。

開示我「吃到飽」不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是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他非常篤定地告訴我說,王品集團現在不會、以後也不可能開「吃到飽」餐廳。

因為,在王品牛排館之前,戴董也曾開過走吃到飽路線的「全國牛排館」,下場不問可知。

戴董認為,「吃到飽」的生意做不得,原因有二:

其一,它是一門對賭的生意。老闆賭食客吃不贏他,食客則抱撈夠本心態上門,因此,結完帳之後,不是賓不歡主歡,就是主不歡賓歡,但腸胃不喜歡。

其二,當老闆擺明要和顧客對賭,經營者=賭徒,誰會尊敬賭徒呢?贏不得尊敬,就算賺到錢,也吸引不了好員工,事業自然做不大。

聽戴董這樣分析,我聯想到另一門也專做對賭生意的,是當今在台灣被貼上黑心標籤的建商。買房子的人,明知建商先炒地皮再高價賣屋、全開高級銅板紙的地產廣告上盡是「蝴」蝶和「蘭」花(吳宗憲語),如果明天會漲他何必今天要便宜賣的司馬昭之心,但卻甘心掏大錢,賭一個年年看漲的春秋大夢。

是故,便出現了這樣的顧客心理:若日後房價漲,皆歸功自己眼光精準,百分之一萬不會感謝建商,但若跌價,必定指責建商炒房;上「吃到飽」餐廳吃夠本,是本人聰明消費過人,若沒撈成,就算店家九十度鞠躬好服務,也不會按它讚。

你說的很對,願賭服輸。所以,建商這一行得不到尊敬,被貼黑心標籤;「吃到飽」老闆吃到虧,等不到像我這等白目消費者出面聲援,不能不說,是咎由自取的宿命。

道理很淺,但為什麼吃到飽餐廳還是一家接一家開呢?

戴董認為,隨餐飲文化越來越成熟,再過二十年,台灣就會像歐洲一樣,街上絕少看到吃到飽餐廳。只剩下五星級飯店提供吃到飽的消費方式,因為要滿足來自全世界各地餐飲習慣不同的客人。

這一點,我和戴董看法不同。我認為,並非老闆特愛扮賭徒,而是本地食客賭性特強,「吃到飽」不過是回應市場需求的消費型態,一百年後也不會消失。

心理學宗師佛洛依德大弟子榮格,另立門戶成立分析心理學派提出「集體潛意識」說,指人格結構最底層的無意識,來自世世代代祖先的活動方式和經驗庫存,在大腦中所形成的遺傳痕跡。簡言之,我們的心靈活動,相當程度是再現祖先的意識。

試想,怎樣的祖先,三百年前,明知「六死三留一回頭」危險(意即十人當中,有六人會死在台灣海峽,三人會留在台灣,一人會受不了早期台灣的蠻荒而重回大陸),仍敢唐山過台灣勇闖黑水溝?私以為,勇氣是關鍵,賭性亦不可少。

這似乎也才能解釋,台灣住宅自有率(homeownership)高達近九成,在全世界僅次於新加坡,主計處統計的全台空閒住宅數達百萬戶,買房卻始終是社會的重大議題;國民健康局統計,台灣肥胖盛行率居亞洲主要國家之冠,「亞洲胖夫」洗刷了「東亞病夫」的污名,但食客去吃到飽餐廳卻還是硬要外帶牛排。您說,如果不是為了抒發賭性,為的又是什麼?

20120919-結算

9月:
選擇權獲利:674點 / 33700
平倉虧損:66750
手續費:1100
交易稅:115
期貨-避險成本:38700
期貨-當沖損失:0
手續費:1600
交易稅:305
共獲利:33700 – 66750 – 1100 – 115 + 38700 – 1600 – 305 = 2530
報酬率:2530 / 720000 = 0.35%
image

10月:
 
11月:

2012年9月11日 星期二

師說-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燭之武退秦師-左傳

晉侯、泰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白話翻譯

晉侯、秦伯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經對晉侯無禮,而且和楚親近對晉有二心。晉軍駐紮在函陵,秦軍駐紮在氾南。

佚之狐告訴鄭伯說:「國家危險了!如果派燭之武去見秦君,秦軍一定會撤走。」鄭伯聽從他的話。燭之武推辭說:「臣壯年時還不如他人,現在年老了,更是不中用了。」鄭伯說:「我不能早任用你,現在危急而來求你,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對你也是不利啊!」燭之武答應了。

夜裡,燭之武用繩子吊下城去。見了秦伯說:「秦晉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亡國了。如果滅掉鄭國對君王有利,那敢請煩勞左右。越過他國以遠方的土地為邊邑,君王知道它的困難吧。哪裡用得著滅鄭來增加鄰國的土地?鄰國擴大,君王削弱啊!如果捨棄鄭國作為東方道上的主人,使者的往來,鄭國可以供應所缺,對君王也沒有害處。而且君王曾經對晉君有恩,晉君許諾以焦、瑕二地作為報答。結果早上才渡河,晚上就築牆設防了,這是君王所知道的。晉,哪裡會滿足呢?既在東邊的鄭國開拓疆域,又想在西邊擴展領土,如不侵蝕秦國,將到哪裡取得土地呢?侵損秦以利於晉,唯請君王考慮。」

秦伯十分高興,和鄭國締結盟約。派杞子、逢孫、楊孫在鄭國戍衛,就回去了。

子犯請晉侯截擊秦軍,晉侯說:「不可以,如果不是他,我沒有今天。受人幫助而回過頭來害他,這是不仁;失去秦國的親善,這是不智;以紛亂取代整齊,這是不武。我們回去吧。」晉侯也撤軍了。

為學一首示子姪-彭端淑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昏與庸無以異也。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自立者也。

歸園田居-陶潛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盡,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若人之乎?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勤訓-李文炤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計在於晨,一歲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言雖近而旨則遠矣。

無如人之常情,惡勞而好逸,甘食褕衣,玩日愒歲。以之為農,則不能深耕而易耨;以之為工,則不能計日而效功;以之為商,則不能乘時而趨利;以之為士,則不能篤志而力行;徒然食息於天地之間,是一帆蠹耳。

夫天地之化,日新則不敝。故戶樞不蠹,流水不腐,誠不欲其常安也。人之心與力,何獨不然?勞則思,逸則淫,物之情也。大禹之聖,且惜寸陰;陶侃之賢,且惜分陰;又況賢聖不若彼者乎?

座右銘 - 崔瑗

無 道 人 之 短 , 無 說 己 之 長 。
施 人 慎 勿 念 , 受 施 慎 勿 忘 。
世 譽 不 足 慕 , 惟 仁 為 紀 綱 。
隱 心 而 後 動 , 謗 議 庸 何 傷 ?
無 使 名 過 實 , 守 愚 聖 所 臧 。
在 涅 貴 不 緇 , 曖 曖 內 含 光 。
柔 弱 生 之 徒 , 老 氏 誡 剛 強 。
行 行 鄙 夫 介 , 悠 悠 故 難 量 。
慎 言 節 飲 食 , 知 足 勝 不 祥 。
行 之 苟 有 恆 , 久 久 自 芬 芳 。

【翻譯】

不要議論人家的短處,不要誇說自己的優點。

施恩惠給別人,千萬不要記在心裡,接受別人的恩惠,千萬不可以忘記。

世俗的虛名,不值得羨慕,只有「仁」才是做人的根本法則。

做任何事情,心裡覺得安適,覺得不慚愧,然後才去做,別人的毀謗中傷,哪有什麼妨害呢?

不要使虛名超過自己的真才實學,不炫耀才華,不賣弄聰明,這才是聖人所稱道的。

杵在汙濁的環境中,可貴的不是被汙濁所染。有才德的人,光芒內斂,只求內再充實,不求表面的虛榮。

柔弱的人因為具有韌性,不容易被催折,所以適於生存的ㄧ類,因為老子認為剛強容易折毀,不如柔弱容易生存,而以剛強為戒。

見識淺薄的人,老是表現出剛強的樣子,只有閒靜不與人爭,他的成功才會不可限量。

說話謹慎,飲食要有節制,知道滿足而不貪求無饜,就可以制止或避免,不吉利的事情發生。

如果照著這個座右銘,持之以恆的去做,日子久了以後,才德自然會發出光輝來,有如花香的四播。

【註】

崔 瑗(ㄩㄢˋ)是這樣念的哦~

【心得】

我們常說的「座右銘」這個名詞,其實來源是這首詩的詩名。

引自:座右銘------崔瑗

問說-劉開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於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
賢於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也。等於己者,問焉以資切磋,所謂交相問難,審問而明辨之也。《書》不云乎?「好問則裕。」孟子論「求放心」,而幷稱曰「學問之道」,學即繼以問也。子思言「尊德性」,而歸於「道問學」,問且先於學也。
古之人虛中樂善,不擇事而問焉,不擇人而問焉,取其有益於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聖人擇之,芻蕘之微,先民詢之,舜以天子而詢於匹夫,以大知而察及邇言,非苟為謙,誠取善之宏也。三代而下,有學而無問,朋友之交,至於勸善規過足矣,其以義理相咨訪,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況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有未達,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賢於己者,忌之而不願問焉,不如己者,輕之而不屑問焉,等於己者,狎之而不甘問焉,如是,則天下幾無可問之人。人不足服矣,事無可疑矣,此唯師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謹護其失,寧使學終不進,不欲虛以下人,此為害于心術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則所問非所學焉︰詢天下之異文鄙事以快言論;甚且心之所已明者,問之人以試其能,事之至難解者,問之人以窮其短。而非是者,雖有切於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學之所以不能幾於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問者,由心不能虛也;心之不虛,由好學之不誠也。亦非不潛心專力之故,其學非古人之學,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問宜也。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聖人所不知,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聖人之所不能也。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周禮》,外朝以詢萬民,國之政事尚問及庶人。是故貴可以問賤,賢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恥下問,夫子賢之。古人以問為美德,而幷不見其有可恥也,後之君子反爭以問為恥,然則古人所深恥者,後世且行之而不以為恥者多矣,悲夫!

諸葛亮給子書

諸葛亮,字孔明,琅琊(今山東省沂南縣)人,是中國三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及軍事家,也是古代著名的智者。
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但是對於為學做人有精簡而且具體的忠告。
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在今天的科技時代,原來仍然有其參考價值。
年青時聽人說:「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時空,歷久常新。」初時不知所以,現在覺得所言甚是。
讓我們一起向諸葛亮老師學習十堂課,在變局中安身立命,在逆境中找到力量。
諸葛亮給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第一課:寧靜的力量
「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學須靜也」。
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才能夠修養身心,靜思反省。不能夠靜下來,則不可以有效的計劃未來,而且學習的首要條件,就是有寧的環境。
現代人大多數終日忙碌,你是否應在忙亂中靜下來,反思人生方向?
第二課:節儉的力量
「儉以養德」。
諸葛亮忠告孩子要節儉,以培養自己的德行。
審慎理財,量入為出,不但可以擺脫負債的困擾,更可以過著紀律的簡樸生活,不會成為物質的奴隸。
在鼓勵消費的文明社會,你有否想過節儉的好處呢?
第三課:計劃的力量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忠告孩子要計劃人生,不要事事講求名利,才能夠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靜下來,才能夠細心計劃將來。
面對未來,你有理想嗎?你有使命感嗎?你有自己的價值觀嗎?
第四課:學習的力量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的環境對學習大有幫助,當然配合專注的平靜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
諸葛亮不是天才論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學習的結果。
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學習?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第五課:增值的力量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願意努力學習,就不能夠增加自己的才幹。
但學習的過程中,決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為缺乏了意志力,就會半途而廢。
你有否想過,一鼓作氣人多,堅持到底人少的道理?
第六課:速度的力量
「怠慢則不能勵精」。
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夠快速的掌握要點。
電腦時代是速度的時代,樣樣事情講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也一樣不謀而合。
快人一步,不但理想達到,你有否想過,有更多時間去修正及改善?
第七課:性格的力量
「險躁則不能冶性」。
諸葛亮忠告孩子太過急躁就不能夠陶冶性情。
心理學家說:「思想影響行為,行為影響習慣,習慣影響性格,性格影響命運。」
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作出種種平衡,要「勵精」,也要「冶性」。你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質嗎?
第八課:時間的力量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
諸葛亮忠告孩子時光飛逝,意志力又會隨著時間消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時間管理」是個現代人的觀念,細心想一想,時間不可以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時,不多也不少,惟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
請你想一想,你有蹉跎歲月嗎?
第九課:想像的力量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忠告孩子時光飛逝,當自己變得和世界脫節,才悲嘆蹉跎歲月,也於事無補。
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夠臨危不亂。想像力比知識更有力量。你有沒有從大處著想,小處著手,腳踏實地,規劃是人生呢?
第十課:精簡的力量
以上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簡地傳遞了具體的訊息。
我相信精簡的表達源於清晰的思想,長篇大論的內容,容易令人生厭,精簡溝通更有效果。
你懂得言之有物地精簡溝通嗎? 從以上的十堂課之中,你能夠找到一點啟發嗎?請你百忙之中靜下來,以往後的題目向你的人生提問,在改變中不斷改善。
[心得]
古未必舊,從歷史看道理
學做人。
數字已表達一道理,不得不服古人既文彩...

【王品憲法】與【龜毛家族】手則

企業經營者真是不得不看~

幸福企業、責任企業的典範~ 王品集團的經營理念!

王品集團奉為圭臬的【王品憲法】【龜毛家族】!

無怪乎,一個人家一般視為湯湯水水的餐飲業,

不僅跳脫一般餐廳的經營,更堂而皇之進入【品牌】經營的殿堂!

更同時建立起許多標竿!

能成為王品人是幸福的~

能取王品企業經營理念之一二奉行的企業,是有前景的!

早年關說、人治、打迷糊仗、搞小圈圈、背後射暗箭....

在王品集團幾乎很少見!

無怪乎去年第四季雷曼兄弟倒閉後,王品集團可以逆勢成長最少25%,

今年上半年大環境還很惡劣,還可以逆勢成長15%!

更可貴的是,一切透明公開,

並由戴董事長親自做起,集團內無任何近親遠親~

規範竟然以上司為主體~

而非寬厚幹部,苛刻同仁~

也許很多勞工會看了很欽佩羨慕王品的員工吧~

=============================================================
王品憲法:
1.任何人均不得接受廠商100元以上好處,違者唯一開除。
2.同仁的親戚禁止進入公司任職。
3.公司不得與同仁的親戚做買賣或業務往來。
4.財務、人事、採購徹底公開,所有同仁均可以隨時查核。
5.舉債金額不得超過資產的30%。
6.公司與董事長均不得對外作背書或保證。
7.不做本業以外的經營或投資。
8.任何投資遵照151方程式。
9.奉行『顧客第一、同仁第二、股東第三』之準則。
10.懲戒時,需依下列四要件使得判決:
A.當事人自白書
B.當事人親臨中常會
C.公開辯論
D.不記名投票
11.同仁的考績,保留15%給『審核權人』與『裁決權人』作彈性調整。
12.不得有企業內婚外情。
13.禁止於企業內嚼檳榔。
14.廚房不得抽菸。
15.不準賭博。
16.各單位主管需關照單位內之懷孕同仁,一切以安全與健康為第一考量。
17.高階幹部,一律入股成為股東。
18.每週五開中常會,集體決策。


龜毛家族:
1.遲到者,每分鐘罰100元。

2.公司沒有交際費。〈特殊狀況需事先呈報〉

3.上司不聽耳語,讓耳語文化在公司絕跡。

4.被公司挖角禮聘來的高階同仁〈六職等以上〉,禁止再向其原任公司挖角。

5.高階同仁「擴大視野」目標:每年在世界各地完成100家餐廳的用餐經驗。

6.中常會和二代菁英,每天需步行10000步。

7.迷信六不:不放生、不印善書、不問神明、不算命、不看座向方位、不擇日。

8.少燒金紙:每次拜拜金紙費用不超過100元。

9.對外演講每人每月總共不得超出二場。

10.演講或座談會等酬勞,當場捐給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11.公務利得之紀念品或禮品,一律歸公,不得私用。

12.可以參加社團,但不得當社團負責人。

13.過年時,不需向上司拜年。

14.上司不得接受下屬為其所辦的慶生活動。
〈上司可以接受的慶生禮是一張卡片、一通電話或當面道賀〉

15.上司不得接受下屬財物、禮物之贈予。
〈上司結婚時,下屬送的禮金或禮物不得超出1,000 元〉

16.上司不得向下屬借貸與邀會。

17.任何人皆不得為政治候選人。

18.上司禁止向下屬推銷某一特定候選人。

19.選舉時,董事長不得去投票。

20.購車總價不超出150萬元。

21.不崇尚名貴品牌。

22.不使用仿冒品。

23.辦公室夠用就好,不求豪華派頭。

24.禁止作股票,若要投資是可以的,但買進與賣出的時間,需在一年以上。

25.個人儘量避免與公司往來的廠商作私人交易。

26.除非是非常優秀的人才,否則勿推薦給你的下屬任用。

27.除非是非常傑出的廠商,否則勿推薦給你的下屬採用。

 

王品九條通:

1.個性即命運

2.人生追求的三順序:健康第一、快樂第二、成功第三

3.多學一點、多做一點、多玩一點

4.思想要深入,生活要簡單,才有真正的快樂

5.人生短暫,不能等待。實現理想,無可取代

6.成就很難界定,但快樂卻看的見;只要活得不好,成就就變的很假(最大的成本是時間,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7.高貴而不高傲、耀眼而不刺眼(生命要尊嚴,生活要精采。)

8.企業的規模,取決於老闆的氣度;企業的長久,取決於老闆的品德

9.演戲可以彩排,人生不能重來

道之宗旨

敬天地,禮神明,愛國忠事,敦品崇禮,孝父母,重師尊,信朋友,和鄉鄰,改惡向善,講明五倫八德,闡發五教聖人之奧旨,恪遵四維綱常之古禮,洗心滌濾,借 假修真,恢復本性之自然,啟發良知良能之至善,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挽世界為清平,化人心為良善,冀世界為大同。

禮運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 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百孝經

天地重孝孝當先 一個孝字全家安 孝順能生孝順子 孝順子弟必明賢

孝是人道第一步 孝子謝世即為仙 自古忠臣多孝子 君選賢臣舉孝廉

盡心竭力孝父母 孝道不獨講吃穿 孝道貴在心中孝 孝親親責莫回言

惜乎人間不識孝 回心復孝天理還 諸事不順因不孝 怎知孝能感動天

孝道貴順無他妙 孝順不分女共男 福祿皆由孝字得 天將孝子另眼觀

人人都可孝父母 孝敬父母如敬天 孝子口裡有孝語 孝婦面上帶孝顏

公婆上邊能盡孝 又落孝來又落賢 女得淑名先學孝 三從四德孝在前

孝在鄉黨人欽敬 孝在家中大小歡 孝子逢人就勸孝 孝化風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聲價貴 死後孝子萬古傳 處世惟有孝力大 孝能感動地合天

孝經孝文把孝勸 孝父孝母孝祖先 父母生子原為孝 能孝就是好兒男

為人能把父母孝 下輩孝子照樣還 堂上父母不知孝 不孝受窮莫怨天

孝子面帶太和象 入孝出悌自然安 親在應孝不知孝 親死知孝後悔難

孝在心孝不在貌 孝貴實行不在言 孝子齊家全家樂 孝子治國萬民安

五榖豐登皆因孝 一孝即是太平年 能孝不在貧和富 善體親心是孝男

兄弟和睦即為孝 忍讓二字把孝全 孝從難處見真孝 孝容滿面承親顏

父母雙全正宜孝 孝思鰥寡親影單 趕緊孝來光陰快 親由我孝壽由天

生前能孝方為孝 死後盡孝徒枉然 孝順傳家孝是寶 孝性溫和孝味甘

羊羔跪乳尚知孝 烏鴉反哺孝親顏 為人若是不知孝 不如禽獸實可憐

百行萬善孝為首 當知孝字是根源 念佛行善也是孝 孝仗佛力超九天

大哉孝乎大哉孝 孝矣無窮孝無邊 此篇句句不離孝 離孝人倫顛倒顛

念得十遍千個孝 念得百遍萬孝全 千遍萬遍常常念 消災免難百孝篇

弟子規

◎總敘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汎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出則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餘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謹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淨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醜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鬥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信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閒管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慼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揜飾 增一辜

◎汎愛眾

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人不閒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親仁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餘力學文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寬為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

房室清 牆壁淨 几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非聖書 屏勿視 蔽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弟子規終

弟子規易解

◎總敘

概述: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汎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易解: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易解: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

(君子聞過則喜,小人聞過則怒。)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易解: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二十四孝的黃香(香九齡),為了讓父親安心睡眠,夏天睡前會幫父親把床鋪搧涼,冬天寒冷時會為父親溫暖被席,實在值得我們學習。早晨起床之後,應該先探望父母,並向父母請安問好。下午回家之後,要將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訴父母,向父母報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離家時,須告訴父母要到那裡去,回家後還要當面稟報父母回來了,讓父母安心。平時起居作息(生活習慣),要保持正常有規律,做事有常規,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憂慮。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易解:縱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稟告。如果任性而為,容易出錯,就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讓父母擔心,是不孝的行為。

公物雖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佔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親知道了一定很傷心。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易解:父母親所喜好的東西,應該盡力去準備,父母所厭惡的事物,要小心謹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壞習慣)。要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要使身體輕易受到傷害,讓父母親憂慮。(曾子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不可以做出傷風敗德的事,使父母親蒙受恥辱。

當父母親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是很容易的事;當父母親不喜歡我們,或者管教過於嚴厲的時候,我們一樣孝順,而且還能夠自己反省檢點,體會父母的心意,努力改過並且做得更好,這種孝順的行為最是難能可貴。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易解:父母親有過錯的時候,應小心勸導改過向善,勸導時態度要誠懇,聲音必須柔和,並且和顏悅色,(子夏問孝。子曰:「色難。」)如果父母不聽規勸,要耐心等待,一有適當時機,例如父母情緒好轉或是高興的時候,再繼續勸導;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氣,此時我們雖難過得痛哭流涕,也要懇求父母改過,縱然遭遇到責打,也無怨無悔,以免陷父母於不義,使父母一錯再錯,鑄成大錯。

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易解:父母親生病時,子女應當盡心盡力的照顧,一旦病情沈重時,更要晝夜服侍,不可以隨便離開。父母去世之後,守孝期間(古禮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懷父母教養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須調整改變,不能貪圖享受,應該戒絕酒肉(請參考地藏經,孝子應如何給往生者修福)。

辦理父母親的喪事要哀戚合乎禮節,不可草率馬虎,也不可以為了面子鋪張浪費,才是真孝順。

(論語: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祭拜時應誠心誠意,對待已經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樣恭敬。(論語: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出則悌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易解:當哥哥姊姊的要友愛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姊,兄弟姊妹能和睦相處,一家人和樂融融,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與人相處不斤斤計較財物,怨恨就無從生起。言語能夠包容忍讓,多說好話,不說壞話,忍住氣話,不必要的衝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言語為福禍之門。孔門四科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可見言語之重要。)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易解:良好的生活教育,要從小培養;不論用餐就座或行走,都應該謙虛禮讓,長幼有序,讓年長者優先,年幼者在後。

長輩有事呼喚人,應代為傳喚,如果那個人不在,自己應該主動去詢問是什麼事?可以幫忙就幫忙,不能幫忙時則代為轉告。

(國父說:「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不以奪取為目的。」青少守則明言:助人為快樂之本。)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現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餘

易解:稱呼長輩,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長輩面前,要謙虛有禮,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見長輩,應向前問好,長輩沒有事時,即恭敬退後站立一旁,等待長輩離去。古禮:不論騎馬或乘車,路上遇見長輩均應下馬或下車問候,並等到長者離去稍遠,約百步之後,才可以離開。(敬老尊賢)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易解:與長輩同處,長輩站立時,晚輩應該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長輩坐定以後,吩咐坐下才可以坐。與尊長交談,聲音要柔和適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讓人聽不清楚,也是不恰當的。有事要到尊長面前,應快步向前,退回去時,必須稍慢一些才合乎禮節。當長輩問話時,應當專注聆聽,眼睛不可以東張西望,左顧右盼。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易解:對待叔叔、伯伯等尊長,要如同對待自己的父親一般孝順恭敬,對待同族的兄長(堂兄姊、表兄姊),要如同對待自己的兄長一樣友愛尊敬。

◎謹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淨手

易解:為人子應早起,把握光陰及時努力,若經常晚睡、甚至熬夜,不但對身體健康不好,也影響白天正常的作息。歲月不待人,青春要珍惜。(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早晨起床後,務必洗臉、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個好的開始。大小便後,一定要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確保健康。(防止腸病毒,要學會洗手,手心、手背、指縫間均要仔細搓洗)

(陶淵明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易解:要注重服裝儀容的整齊清潔,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釦子要扣好,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繫緊,否則容易被絆倒,一切穿著以穩重端莊為宜。回家後衣、帽、鞋襪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髒亂,要用的時候又要找半天。(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成功的一半。)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份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醜

易解:穿衣服需注重整潔,不必講究昂貴、名牌、華麗。穿著應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場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經濟狀況,才是持家之道。(不要為了面子,更不要讓虛榮心作主,無謂的開銷就是浪費。)

日常飲食要注意營養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不要挑食,不可以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飽,避免過量,以免增加身體的負擔,危害健康。

飲酒有害健康,要守法,青少年未成年不可以飲酒。成年人飲酒也不要過量,試看醉漢瘋言瘋語,醜態畢露,惹出多少是非?

(論語:「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夫子勸勉我們:食物不要過分講求精美,烹調不要過分要求細緻。)

(老子說:聖人為腹不為目。飲食是為了吃飽肚子,不是為了滿足口目。)當今的文明病例如:癌症、糖尿病…等多為營養過多,與營養失衡所造成。應注意過份加工,太精緻的食品,都含有化學添加物,有害健康,不宜食用。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易解:走路時步伐應當從容穩重,不慌不忙,不急不緩;站立時要端正有站相,須抬頭挺胸,精神飽滿,不可以彎腰駝背,垂頭喪氣。(立如松,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

問候他人時,不論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誠恭敬,不能敷衍了事。進門時腳不要踩在門檻上,站立時身體也不要站得歪歪斜斜的,坐的時候不可以伸出兩腿,腿更不可以抖動,這些都是很輕浮、傲慢的舉動,有失君子風範。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鬥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易解:進入房間時,不論揭簾子、開門的動作都要輕一點、慢一些,避免發出聲響。在室內行走或轉彎時,應小心不要撞到物品的稜角,以免受傷。拿東西時要注意,即使是拿著空的器具,也要像裡面裝滿東西一樣,小心謹慎以防跌倒或打破。進入無人的房間,也要像有人在一樣,不可以隨便。

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張張,因為忙中容易出錯,不要畏苦怕難而猶豫退縮,也不可以草率,隨便應付了事。

凡是容易發生爭吵打鬥的不良場所,如賭博、色情等是非之地,要勇於拒絕,不要接近,以免受到不良的影響。一些邪惡下流,荒誕不經的事也要謝絕,不聽、不看,不要好奇的去追問,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性。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易解:將要入門之前,應先問:「有人在嗎?」不要冒冒失失就跑進去。進入客廳之前,應先提高聲音,讓屋內的人,知道有人來了。如果屋裡的人問:「是誰呀?」應該回答名字,而不是:「我!我!」讓人無法分辨我是誰?

借用別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講明,請求允許。如果沒有事先徵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竊的行為。借來的物品,要愛惜使用,並準時歸還,以後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難。(諺云: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信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易解:開口說話,誠信為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論語: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於義,言可復也。註:復者實踐也,約定的事情要合乎義理,才能實踐。)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說話要恰到好處,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絕對不說,立身處世應該謹言慎行,談話內容要實事求是,所謂:『詞,達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語,好聽卻靠不住。奸詐取巧的語言,下流骯髒的話,以及街頭無賴粗俗的口氣,都要避免不去沾染。

(論語‧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閒管

易解:任何事情在沒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輕易發表意見,對事情了解得不夠清楚明白時,不可以任意傳播,以免造成不良後果。(謠言止於智者,不要被謠言所利用。)

不合義理的事,不要輕易答應,如果輕易允諾,會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進退兩難。

講話時要口齒清晰,咬字應該清楚,慢慢講,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遇到他人來說是非,聽聽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斷,不要受影響,不要介入是非,事不關己不必多管。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易解:看見他人的優點或善行義舉,要立刻想到學習看齊,縱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決心,逐漸趕上。

看見別人的缺點或不良的行為,要反躬自省,檢討自己是否也有這些缺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慼

易解:每一個人都應當重視自己的品德、學問、和才能技藝的培養,如果感覺到有不如人的地方,應當自我惕勵奮發圖強。至於外表穿著,或者飲食不如他人,則不必放在心上,更沒有必要憂慮自卑。(論語‧顏回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君子憂道不憂貧)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易解:如果一個人聽到別人說自己的缺失就生氣,聽到別人稱讚自己就歡喜,那麼壞朋友就會來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漸疏遠退卻了。

反之,如果聽到他人的稱讚,不但沒有得意忘形,反而會自省,唯恐做得不夠好,繼續努力;當別人批評自己的缺失時,不但不生氣,還能歡喜接受,那麼正直誠信的人,就會漸漸喜歡和我們親近了。(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無心非 名為錯 有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揜飾 增一辜

易解:無心之過稱為錯,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錯便是罪惡。知錯能改,是勇者的行為,錯誤自然慢慢的減少消失,如果為了面子,死不認錯,還要去掩飾,那就是錯上加錯了。

(子曰:知過能改,善莫大焉!又曰:知恥近乎勇。)

◎汎愛眾

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易解:只要是人,就是同類,不分族群、人種、宗教信仰,皆須相親相愛。同是天地所生萬物滋長的,應該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維持這個共生共榮的生命共同體。

(國父說:物種以競爭為目的。人類以互助合作為目的。)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易解: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處理事情的能力卓越,聲望自然不凡,然而人們之所以欣賞佩服,是他的處事能力,而不是因為他很會說大話。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眥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人不閒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易解:當你有能力可以服務眾人的時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慮到自己,捨不得付出。對於他人的才華,應當學習欣賞讚歎,而不是批評、嫉妒、毀謗。不要去討好巴結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窮人面前驕傲自大,或者輕視他們。不要喜新厭舊,對於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貪戀新朋友或新事物。對於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擾他,當別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時候,不要閒言閒語干擾他,增加他的煩惱與不安。

(禮運大同篇: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易解:別人的缺點,不要去揭穿,對於他人的隱私,切忌去張揚。讚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當對方聽到你的稱讚之後,必定會更加勉勵行善。張揚他人的過失或缺點,就是作了一件壞事。如果指責批評太過分了,還會給自己招來災禍。朋友之間應該互相規過勸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養。如果有錯不能互相規勸,兩個人的品德都會有缺陷。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易解:財物的取得與給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寧可多給別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廣結善緣,與人和睦相處。

事情要加到別人身上之前(要託人做事),先要反省,問問自己:換作是我,喜歡不喜歡,如果連自己都不喜歡,就要立刻停止。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受人恩惠要時時想著報答,別人有對不起自己的事,應該寬大為懷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過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處罰自己,苦惱自己!』至於別人對我們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記不忘,常思報答。

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易解:對待家中的婢女與僕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並以身作則,雖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寬大更可貴,如果仗勢強逼別人服從,對方難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別人才會心悅誠服沒有怨言。

◎親仁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易解:同樣是人,善惡邪正,心智高低卻是良莠不齊。跟著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愛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現,大家自然敬畏他,因為他說話公正無私沒有隱瞞,又不討好他人。所以大家才會起敬畏之心。

能夠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真是再好不過了,因為他會使我們的德行一天比一天進步,過錯也跟著減少。如果不肯親近仁人君子,就會有無窮的禍害,因為不肖的小人會趁虛而入,跑來親近我們,日積月累,我們的言行舉止都會受影響,導致整個人生的失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餘力學文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易解:不能身體力行孝、悌、謹、信、汎愛眾、親仁這些本分,一味死讀書,縱然有些知識,也只是增長自己浮華不實的習氣,變成一個不切實際的人,如此讀書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讀書學習,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見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對的。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寬為限 緊用功 功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

易解:讀書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學問,要專一,要專精才能深入,不能這本書才開始讀沒多久,又欣羨其他的書,想看其他的書,這樣永遠也定不下心,必須把這本書讀完,才能讀另外一本。

在訂定讀書計畫的時候,不妨寬鬆一些,實際執行時,就要加緊用功,嚴格執行,不可以懈怠偷懶,日積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礙不通,困頓疑惑之處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中庸:用功日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

求學當中,心裡有疑問,應隨時筆記,一有機會,就向良師益友請教,務必確實明白它的真義。(不恥下問)

房室清 牆壁淨 几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非聖書 屏勿視 蔽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易解:書房要整理清潔,牆壁要保持乾淨,讀書時,書桌上筆墨紙硯等文具要放置整齊,不得凌亂,觸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條,才能靜下心來讀書。古人寫字使用毛筆,寫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會磨偏了,寫出來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來。

書籍課本應分類,排列整齊,放在固定的位置,讀誦完畢須歸還原處。

雖有急事,也要把書本收好再離開,書本是智慧的結晶,有缺損就要修補,保持完整。(古人一書難求,故有修補之舉。)

不是傳述聖賢言行的著作,以及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書刊,都應該摒棄不要看,以免身心受到污染,智慧遭受蒙蔽,心志變得不健康。遇到困難或挫折的時候,不要自暴自棄,也不必憤世嫉俗,看什麼都不順眼,應該發憤向上努力學習,聖賢境界雖高,循序漸進,也是可以達到的。

(孟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唐詩: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弟子規易解終。

朱子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
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留連。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
精,園蔬勝珍饈。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白話改寫:
天剛微亮的時候,就要立刻起床,打掃庭院台階,務必裏裏外外收拾得乾淨整
齊。天既已昏暗了,就要停止工作歇息,關閉鎖好門戶,睡覺之前必須親自察
看一番。無論是一碗粥,還是一碗飯,都應當想到它得來是不容易的;同樣,
即使是半段絲,或是半條線,經常也要思念它都是在艱辛的勞動中穫得來的。
日前生活中,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應有詳細的計畫、周全的準備,就像天未下
雨前要預先將門窗修理牢固,不要事到臨頭才匆促去想法子解決,有如覺得口
渴了才挖井取水,那就來不及的。個人的需要,必須力求儉樸節約。宴請客人
時,切記不能亳無節制。日常生活用具要求結實耐久,而且清潔衛生,即使是
簡陋粗糙的瓦罐,也勝過金玉打造的豪華器皿。每日吃喝的食物應該花樣簡單
,而且精美可口,即便是園中種植的菜蔬,也勝過珍貴稀奇的佳餚美味。不必
花費很多金錢去建造豪華的房屋,不必用盡心思去謀取豐腴的土地。
 

    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童僕勿用俊美,妻妾切
忌豔妝。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居身務期質樸
,教子要有義方。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白話改寫:
能言善道、愛搬弄是非的三姑六婆,確實是鼓動淫蕩、竊盜的媒介。婢女漂亮
、侍妾嫵媚可愛,都不是家中的福份。所以使女奴僕不用英俊貌美,家中妻妾
必須避免濃妝艷抹。列祖列宗雖年代久遠,但祭祀時仍須至真至誠。兒子孫子
即使愚昧笨拙,也要督導勤讀四書五經。日常持身處世,都必須要求達到老實
淳樸。教育子弟,自己要有合宜的道德、正確的方法。不可貪圖意外財物,不
能嗜酒過度。
 

 
    與肩挑貿易,勿佔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多溫恤。刻薄成家,理無久享;
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兄弟叔侄,須分多潤寡;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聽婦
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貲財,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
;娶媳求淑女,毋計厚奩。
 
白話改寫:
向肩挑貨物走街串巷的小販買東西,不能佔他們的便宜;面對貧窮困苦的親戚
和鄰居,必須給予懇切地慰問和撫卹。依靠不正當手段而發家致富的人,不可
能長久安然地享用這些財富。人類相處的倫理道德荒謬錯誤,很快地就可以看
見衰敗。兄弟叔侄之間,在分配財產及生活物品時,應將有餘者分出一些來施
予不足的人。長幼內外成員,都應該嚴格自覺地遵守家中的規範。隨便聽信婦
人的話,因而背離骨肉親情,難道是男子漢大丈夫的所作所為嗎?看重錢財貨
物,待慢親生父母,不是為人子女所應該做的。嫁女兒要挑選品德端正、有進
取心的好女婿,不能索求大量的聘金;娶媳婦要尋找賢慧嫻淑、品德端正的女
子,不要計較對方嫁妝的多少。
 

 
    見富貴而生讒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居家戒爭訟,
訟則終凶;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勢力而凌逼孤寡,勿貪口腹而恣殺生
禽。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
志老成,急則可相依。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
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暗想。
 
白話改寫:
見到有錢有勢的人而產生奉承討好的表情,最為可恥;遇到貧窮卑下的人而顯
示出自滿無禮的態度,下賤到極點。平日居家儘量避免與人發生爭執而打官司
,打起官司來終歸是不吉祥。與人交往千萬不要信口開河,信口開河必定會出
差錯。不能仗恃自己有錢有勢,就去欺侮沒有依靠的孤兒寡婦。不能貪圖口腹
的享受,而任意去宰殺牲畜家禽。一個言行怪異,自以為是的人,後悔、錯誤
的事必定很多。一個頹廢懶惰,不知奮發的人,家道難於興旺。不拘禮節的親
近不良少年,日子久必定受到他們的連累;卑躬屈就老成持重的正人君子,緊
急時就可以依托他們來幫助。輕易地相信別人的話,怎麼知道那個人不是在誣
陷別人,說人壞話,所以應當忍耐一再考慮。因為小事和別人發生爭執,怎麼
知道其中沒有自己不是的地方,所以必須平心靜氣暗自反省。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慶,不可生
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
惡。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白話改寫:
向他人施予恩惠,不要念念不忘,接受別人的恩惠,就要牢記心中。無論做什
麼事情,應當留有餘地,一旦稱心如意,不應強求自己繼續索取。他人有可喜
可賀的事,不要心生妒嫉;別人有災難困難發生,不可歡樂高興。做好事就希
望別人知道,不是真正的行善;做壞事就害怕他人知道,才是罪大惡極。看見
有姿色的女性而生起邪惡念頭,將來會報應在妻子女兒身上;隱藏仇恨而用暗
箭傷人,一定會連累子孫後代。
 

    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餘歡;國課早完,即囊橐無餘,自得至樂。
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守分安命,順時聽天。
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白話改寫:
家人都能和順相處,即使窮困到三餐不繼,也會享受無窮的天倫之樂;早早地
納完賦稅,立即口袋空空,也會感受「無債一身輕」的至樂。讀書的目標是效
法先聖前賢的偉大心志,不單單是為了求取功名;作官應把心思寄放在君王和
百姓身上,怎麼可以計較自己的利益呢?守本分,安於命運,順時勢,聽從天
意。做人如果能像上面所說的這樣,差不多接近聖哲了。

《論語》全文

學而第一

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1.1)

2.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1.2)

3.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1.3)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1.4)

5.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1.5)

6.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凡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1.6)

7.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1.7)

8.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1.8)

9.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1.9)

10.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1.10)

11.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1.11)

12.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1.12)

13.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1.13)

14.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1.14)

15.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1.15)

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1.16)

為政第二

1.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2.1)

2.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2.2)

3.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2.3)

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2.4)

5.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2.5)

6.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2.6)

7.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2.7)

8.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2.8)

9.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2.9)

10.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2.10)

1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2.11)

12.子曰:「君子不器。」(2.12)

13.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2.13)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14)

1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2.15)

16.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己。」(2.16)

17.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2.17)

18.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2.18)

19. 哀公聞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2.19)

20.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2.20)

21.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2.21)

22.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2.22)

23.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2.23)

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2.24)

八佾第三

1.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1)

2. 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3.2)

3.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3.3)

4.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齊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3.4)

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3.5)

6. 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3.6)

7.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3.7)

8.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為也?」子曰:「繪事后素。」曰:「禮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矣。」(3.8)

9.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3.9)

10.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3.10)

11. 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3.11)

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3.12)

13.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吾所禱也。」(3.13)

14. 子曰:「周監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3.14)

15. 子入大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3.15)

16. 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3.16)

17. 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3.17)

18.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3.18)

19.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3.19)

20. 子曰:「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3.20)

21.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3.21)

22.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3.22)

23. 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繳如也,繹如也,以成。」(3.23)

24.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3.24)

25.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3.25)

26.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3.26)

里仁第四

1.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4.1)

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4.2)

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4.3)

4.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4.4)

5.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4.5)

6.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4.6)

7.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4.7)

8.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4.8)

9.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4.9)

10.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於比。」(4.10)

11.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4.11)

12. 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4.12)

13. 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4.13)

14.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4.14)

15.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4.15)

16.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4.16)

17.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4.17)

18.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4.18)

19.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4.19)

20. 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4.20)

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4.21)

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4.22)

23.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4.23)

24.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4.24)

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4.25)

26.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4.26)

公冶長第五

1.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5.1)

2. 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5.2)

3. 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5.3)

4.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5.4)

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5.5)

6. 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5.6)

7.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5.7)

8.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5.8)

9.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5.9)

10.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朽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5.10)

11. 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慾,焉得剛?」(5.11)

12.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5.12)

13.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5.13)

14.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5.14)

15.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5.15)

16.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5.16)

17. 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5.17)

18. 子曰:「藏文仲居蔡,山節藻梲,何如其知也?」(5.18)

19.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殺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子曰:「未之;焉得仁?」(5.19)

20.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5.20)

21.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5.21)

22. 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5.22)

23. 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5.23)

24.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醃焉,乞諸其鄰而與之。」(5.24)

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5.25)

26.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蔽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5.26)

27.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自訟者也。」(5.27)

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5.28)

雍也第六

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6.1)

2. 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仲弓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不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子曰:「雍之言然。」(6.2)

3.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6.3)

4. 子華使於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請益。曰:「與之庾。」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6.4)

5. 原思為之宰,與之粟九百,辭。子曰:「毋!以與爾鄰里鄉黨乎!」(6.5)

6. 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6.6)

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6.7)

8. 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於從政乎何有?」曰:「賜也可使政也與?」曰:「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於從政乎何有?」(6.8)

9. 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6.9)

10.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6.10)

11.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6.11)

12.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6.12)

13.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6.13)

14.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6.14)

15.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6.15)

16.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6.16)

17. 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6.17)

18.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6.18)

19.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6.19)

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6.20)

21.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6.21)

22.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6.22)

23.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6.23)

24.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6.24)

25.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6.25)

26.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6.26)

27.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6.27)

28.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6.28)

29.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6.29)

30.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6.30)

述而第七

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7.1)

2.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7.2)

3.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7.3)

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7.4)

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7.5)

6.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7.6)

7.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7.7)

8.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7.8)

9.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7.9)

10. 子於是日哭,則不歌。(7.10)

11.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不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7.11)

12. 子曰:「富而可求也,誰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7.12)

13. 子之所慎:齊,戰,疾。(7.13)

14.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7.14)

15. 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7.15)

16.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7.16)

17.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7.17)

18.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7.18)

19.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7.19)

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7.20)

21. 子不語怪,力,亂,神。(7.21)

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22)

23.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7.23)

24.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7.24)

25.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7.25)

26.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7.26)

27.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7.27)

28.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7.28)

29.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7.29)

30.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7.30)

31.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7.31)

32.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7.32)

33. 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7.33)

34. 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7.34)

35. 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禱久矣。」(7.35)

36. 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甯固。」(7.36)

37.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7.37)

38.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7.38)

泰伯第八

1. 子曰:「太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8.1)

2.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8.2)

3.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8.3)

4.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笑;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8.4)

5. 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處,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8.5)

6. 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8.6)

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8.7)

8.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8.8)

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8.9)

10. 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8.10)

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8.11)

12. 子曰:「三年學,不至於穀,不易得也。」(8.12)

13.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8.13)

14.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8.14)

15. 子曰:「師摯之始,關睢之亂,洋洋乎盈耳哉。」(8.15)

16.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8.16)

17.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8.17)

18.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8.18/)

19. 子曰:「大哉堯之為軍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8.19)

20.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8.20)

21. 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恤,禹吾無間然矣。」(8.21)

子罕第九

1.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9.1)

2. 達巷黨人曰,「大哉孔子,搏學而無所成名。」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吾何執?執御乎,執射乎?吾執御矣。」(9.2)

3. 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遠眾,吾從下。」(9.3)

4.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9.4)

5. 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章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9.5)

6. 大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9.6)

7. 牢曰:「子云:『吾不試,故藝。』(9.7)

8.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9.8)

9.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乎!」(9.9)

10.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9.10)

11. 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搏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9.11)

12. 子疾病,子路使門人為臣,病聞,曰:「久矣哉,由之行詐也!無臣而為有臣,吾誰欺?欺天乎?且予與其死於臣之手也,無甯死於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縱不得大葬,予死於道路乎?」(9.12)

13. 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9.13)

14.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9.14)

15. 子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9.15)

16. 子曰:「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於我哉!」(9.16)

1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9.17)

18.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9.18)

19.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9.19)

20. 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9.20)

21. 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吾未見其止也!」(9.21)

22.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9.22)

23. 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9.23)

24. 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9.24)

25.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9.25)

26. 子曰:「三軍可奪師也,匹夫不可奪志也。」(9.26)

27. 子曰:「衣敝縕袍,與衣孤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9.27)

28.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9.28)

2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9.29)

30. 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子曰:「未之思也,未何遠之有?」(9.30)

鄉黨第十

1. 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然;唯謹爾。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10.1)

2. 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與立,左右手,衣前後,檐如也。趨進,翼如也。賓退,必復命,曰:「賓不顧矣。」(10.2)

3. 入公門,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門,行不履閾。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沒階趨進,翼如也;復其位,踧踖如也。(103.)

4. 執圭,鞠躬如也;如不勝。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戰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禮,有容色;私覿,愉愉如也。(10.4)

5. 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為褻服;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褻裘長,短右袂。(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厚以居去。喪無所不佩。非帷裳,必殺之。羔裘玄冠,不以弔。吉月,必朝服而朝。齊,必有明衣,布;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10.5)

6.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薑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語,寢不言。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10.6)

7. 席不正不坐。(10.7)

8. 鄉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鄉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階。(10.8)

9. 問人於他邦,再拜而送之。(10.9)

10. 康子饋藥,拜而受之,曰:「丘未達,不敢嘗。」(10.10)

11.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10.11)

12. 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君賜生,必畜之。侍食於君;君祭,先飯。(10.12)

13. 疾,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10.13)

14. 君命召,不俟駕行矣。(10.14)

15. 入大廟,每事問。(10.15)

16. 朋友死,無所歸,曰:「於我殯。」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10.16)

17. 寢不尸,居不容。(10.17)

18. 見齊衰者,雖狎必變。見冕者與瞽者,雖褻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負版者,有盛饌,必變色而作。迅雷、風烈必變。(10.18)

19. 升車,必正立,執綏。車中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10.19)

20. 色斯舉矣,翔而後集。曰:「山梁雌雉,時哉時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10.20)

先進第十一

1. 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11.1)

2. 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11.2)

3.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李路;文學:子游、子夏。(11.3)

4.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11.4)

5.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11.5)

6. 南容三復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11.6)

7. 李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11.7)

8.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11.8)

9.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11.9)

10.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11.10)

11. 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11.11)

12.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11.12)

13. 閔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子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11.13)

14. 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11.14)

15. 子曰:「由之瑟,奚為於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11.15)

16.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11.16)

17. 李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11.17)

18. 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子曰:「回也奇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11.18)

19.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11.19)

20.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感,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1.20)

21. 子畏於匡,顏淵後。子曰:「吾以女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11.21)

22. 李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問?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弒父與君,亦不從也。」(11.22)

23.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11.23)

24.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閒,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赤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11.24)

顏淵第十二

1.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12.1)

2.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12.2)

3.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斯言也訒,其謂之仁矣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12.3)

4.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矣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12.4)

5.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12.5)

6. 子張問「明」。子曰:「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12.6)

7.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12.7)

8. 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鞹),猶犬羊之(鞹)。」(12.8)

9. 哀公問於有若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12.9)

10. 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徒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祇以異。)(12.10)

11.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12.11)

12. 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子路無宿諾。(12.12)

13.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12.13)

14. 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12.14)

15. 子曰:「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12.15)

1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12.16)

17.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12.17)

18. 季康子患盜,問於孔子。孔子對曰:「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12.18)

19.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12.19)

20. 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12.20)

21. 樊遲從遊於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脩慝、辨惑?」子曰:「善哉問!先事後得,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脩慝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12.21)

22.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樊遲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12.22)

23.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12.23)

24.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12.24)

子路第十三

1.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13.1)

2. 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曰:「焉知賢才而舉之?」曰:「舉爾所不知,人其舍諸!」(13.2)

3.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茍而已矣!」(13.3)

4.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13.4)

5.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13.5)

6.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13.6)

7. 子曰:「魯、衛之政,兄弟也。」(13.7)

8. 子謂衛公子荊善居屋:「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13.8)

9. 子適衛,冉有僕。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13.9)

10.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13.10)

11. 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媵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13.11)

12.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13.12)

13. 子曰:「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13.13)

14.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13.14)

15. 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13.15)

16. 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13.16)

17. 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13.17)

18.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13.18)

19.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13.19)

20.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13.20)

21.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13.21)

22.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善夫!『不恆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13.22)

23.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3.23)

24.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13.24)

25. 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13.25)

26.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13.26)

27.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13.27)

28. 子路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13.28)

29.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13.29)

30. 子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13.30)

憲問第十四

1.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14.1)

2. 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14.2)

3.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14.3)

4.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14.4)

5. 南宮适問於孔子曰:「羿善射,奡盪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宮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14.5)

6.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14.6)

7. 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14.7)

8. 子曰:「為命:裨諶草創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子產潤色之。」(14.8)

9. 或問「子產」。子曰:「惠人也。」問「子西」。曰:「彼哉彼哉!」問「管仲」。曰:「人也,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14.9)

10.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14.10)

11. 子曰:「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14.11)

12. 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14.12)

13. 子問「公叔文子」於公明賈,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賈對曰:「以告者過也!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子曰:「其然!豈其然乎?」(14.13)

14.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為後於魯,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14.14)

15. 子曰:「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14.15)

16.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14.16)

17.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14.17)

18.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與文子同升諸公。子聞之曰:「可以為矣!」(14.18)

19. 子言衛靈公之無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喪?」孔子曰:「仲叔圉治賓客,祝鮀治宗廟,王孫賈治軍旅;夫如是,奚其喪?」(14.19)

20. 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14.20)

21. 陳成子弒簡公。孔子沐浴而朝,告於哀公曰:「陳恆弒其君,請討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從大夫子後,不敢不告也!」(14.21)

22. 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14.22)

23.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14.23)

24.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14.24)

25. 蘧伯玉使人於孔子。孔子與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14.25)

26.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14.26)

27.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14.27)

28.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14.28)

29.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14.29)

30. 子貢方人。子曰:「賜也,賢乎哉?夫我則不暇!」(14.30)

31.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14.31)

32. 子曰:「不逆詐,不億不信,抑亦先覺者,是賢乎!」(14.32)

33. 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為是栖栖者與?無乃為佞乎?」孔子曰:「非敢為佞也,疾固也。」(14.33)

34. 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14.34)

35.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14.35)

36.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14.36)

37. 公伯寮愬子路於季孫,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於公伯寮,吾力猶能逮諸市朝。」子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14.37)

38. 子曰:「賢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14.38)

39. 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14.39)

40. 子擊磬於衛。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硜硜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子曰:「果哉!末之難矣!」(14.40)

41. 子張曰:「書云:『高宗諒陰三年不言』何謂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總己以聽於冢宰,三年。」(14.41)

42. 子曰:「上好禮,則民易使也。」(14.42)

43. 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14.43)

44.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14.44)

45. 闕黨童子將命。或問之曰:「益者與?」子曰:「吾見其居於位也,見其與先生並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14.45)

衛靈公第十五

1. 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15.1)

2.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斯濫矣。」(15.2)

3.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15.3)

4. 子曰:「由,知德者鮮矣!」(15.4)

5. 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15.)5

6. 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期倚於衡也;夫然後行!」子張書諸紳。(15.6)

7. 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有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15.7)

8.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15.8)

9.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15.9)

10.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15.10)

11. 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15.11)

12.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15.12)

13.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15.13)

14. 子曰:「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15.14)

15.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15.45)

16.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15.46)

17.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15.17)

18.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15.18)

19.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15.19)

20.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15.20)

21.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15.21)

22.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15.22)

23.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15.23)

24.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15.24)

25. 子曰:「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15.25)

26. 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有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15.26)

27.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15.27)

28. 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15.28)

29.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15.29)

30.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15.30)

31.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15.31)

32.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15.32)

33.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泣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泣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15.33)

34.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15.34)

35.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15.35)

36. 子曰:「當仁,不讓於師。」(15.36)

37. 子曰:「君子貞而不諒。」(15.37)

38.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15.38)

39. 子曰:「有教無類。」(15.39)

40.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15.40)

41. 子曰:「辭,達而已矣!」(15.41)

42. 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師冕出,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15.42)

季氏第十六

1.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16.1)

2.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16.2)

3. 孔子曰:「祿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於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孫微矣。」(16.3)

4.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16.4)

5.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16.5)

6. 孔子曰:「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16.6)

7.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16.7)

8.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16.8)

9.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16.9)

10.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16.10)

11. 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而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16.11)

12. 「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於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其斯之謂與?」(16.12)

13. 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遠其子也。」(16.13)

14. 邦君子之妻,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小童」;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16.14)

陽貨第十七

1.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17.1)

2.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17.2)

3. 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17.3)

4.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民之之也?」子曰:「未召我者,而豈走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17.4)

5.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17.5)

6.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於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17.6)

7.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17.7)

8.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17.8)

9. 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鍾鼓云乎哉!」(17.9)

10. 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17.10)

11. 子曰:「鄉原,德之賊也!」(17.11)

12. 子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17.12)

13. 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17.13)

14.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17.14)

15. 子曰:「攷言令色,詳矣仁。」(17.15)

16. 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17.16)

17.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7.17)

18. 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17.18)

19.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17.19)

20. 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17.20)

21.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17.21)

22.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為知者,惡不係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17.22)

23.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係,遠之則怨。」(17.23)

24. 子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17.24)

微子第十八

1.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18.1)

2. 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18.2)

3. 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18.3)

4. 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18.4)

5.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18.5)

6.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18.6)

7.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禮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士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18.7)

8. 逸民: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謂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謂虞仲、夷逸:「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18.8)

9. 大師摯適齊;亞飯干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於河;播(上兆下鼓)武,入文漢;少師陽,擊磬襄,入於海。(18.9)

10. 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18.10)

11. 周有八士:伯達、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18.11)

子張第十九

1.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19.1)

2. 子張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19.2)

3. 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19.3)

4. 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19.4)

5.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19.5)

6.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9.6)

7.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19.7)

8.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19.8)

9. 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19.9)

10. 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19.10)

11. 子夏曰:「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19.11)

12. 子游曰:「子夏之門人小子,當洒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子夏聞之曰:「噫!言游過矣!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後倦焉?譬諸草木,區以別矣。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19.12)

13.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19.13)

14. 子游曰:「喪致乎哀而止。」(19.14)

15. 子游曰:「吾友張也,為難能也;然而未仁。」(19.15)

16. 曾子曰:「堂堂乎張也!難與並為仁矣。」(19.16)

17.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親喪乎!』」(19.17)

18.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19.18)

19. 孟氏使陽膚為士師,問於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19.19)

20.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19.20)

21.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19.21)

22. 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19.22)

23.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屋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19.23)

24. 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踰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踰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19.24)

25. 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於子乎?」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期行,綏之期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19.25)

堯曰第二十

1. 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20.1)

2. 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20.2)

3.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20.3)

2012年9月7日 星期五

和民集團社長渡邊美樹的夢想達成術

鋼鐵意志打造200億餐飲王國

若你能具體勾勒出夢想,代表你距離夢想已經很接近,可能只要再多走半步,夢想就能到手。 憑著無比堅定的意志,渡邊美樹,讓六百五十名店長一圓創業夢,更鼓舞了三千萬名日本年輕人。 在台灣內需產業的寒流中,來自日本的和民居食屋,卻從2005年底,不到兩年內連開四家店,社長渡邊美樹更在4月中旬親自訪台,為即將開幕的第五、六家店,做最後視察。 不景氣,渡邊美樹看多了,在日本九○年代以來經濟最低迷的十五年,和民集團卻在渡邊美樹帶領下逆勢快速成長。1992年,和民居食屋第一家店成立,如今,整個集團在全球已擁有六百五十家店,十個不同的餐飲品牌,甚至還投身有機農場、老人照護與私立學校。 24歲時,渡邊美樹靠著一天只睡兩小時當快遞所攢下的300萬日圓(約新台幣84萬元)白手起家,今日,和民集團已成為市值680億日圓(約新台幣200億元)的餐飲王國。他更因為重視日本的教育問題,2006年,被首相安倍晉三選為「教育再生會議」委員,每周與內閣進行一至兩次的教育議題討論。 渡邊美樹這次來台,接受《30雜誌》獨家專訪當時,已經是晚間8點半,這已是他下飛機三個半小時內的第五個行程,第二天中午還要趕往香港,他卻笑說:「因為是出差,工作比較少。」 母親去世、父親公司倒閉,因為「憤怒」,他誓言一定要當上社長!
在日本,渡邊美樹每天得趕二十個行程,每天4點半起床,工作至晚上10至12點,如此兢兢業業,因為他總是幫自己訂下高難度的夢想目標,並且幾乎是以自我「逼迫」的方式,要自己如期達成。 創業這麼辛苦,出身日本名門──明治大學商學系的渡邊美樹,大可輕鬆謀得大企業的穩定工作,為什麼他願意到餐廳端盤子學管理,在快遞公司扛包裹賺錢,甚至因此留下工作傷害,就為了走上創業這條艱苦路? 渡邊美樹笑說,他開創事業,固然是為了圓夢,但動機卻是來自「憤怒」。
渡邊美樹幼年時,父親就是社長,含著金湯匙長大,過著衣食優渥的生活。然而就在他10歲那年,母親猝逝,豈料禍不單行,同時間父親經商失敗倒閉,家庭瞬間遭逢巨變。就從這一刻,他自心底立誓,要為父親雪恥,未來一定要當上社長。 創業之初,渡邊美樹加盟餐飲連鎖店,但對於這家連鎖店提供的冷凍食品,他始終無法接受,因此,自創品牌「和民」,就是為了要讓顧客吃到手工製作的食品,然而這項決定提高了人事成本,使他的事業發展一度陷入瓶頸,但他堅持「這是對的事,絕不放棄這樣的做法。」 後來和民利用招募家庭主婦來廚房做手工食材備料,並減少餐點種類,推出季節性料理,保持顧客的新鮮感。這樣的改變不但降低成本,也獲得消費者的喜愛,讓草創的和民站穩腳步。其中的轉折雖然使「和民」晚了兩年才上櫃,他卻更努力追趕,仍在2000年如期達到原訂的上市目標。 喝酒抱怨絕不會發生在他身上,他認為與其花同樣時間,不如用來解決問題。
九年前,渡邊美樹毅然投入有機農場事業,因為他又「憤怒」了,他無法坐視日本大量使用噴灑農藥的蔬菜,如今,日本全國有6%的有機蔬菜來自和民集團的農場。「一旦為夢想訂立日期後,最重要的是堅持到底,不論遇到任何挫折,不達目標,絕不放棄!」渡邊美樹堅定地說。 「絕不放棄」,說來輕鬆,做起來卻很不容易,渡邊美樹用超乎常人的意志力來克服。「他不管遇到任何挫折,都會正面地想辦法克服。有些人心情不好會去跟別人喝一杯聊聊,但這絕不會發生在他身上,他認為與其花時間抱怨,不如用來解決問題。」與渡邊美樹從開設第一家店就一起打拚,目前擔任三商和民董事長的?部慎二說,剛創立和民時,就算再忙,每天他都跟我們開會,討論如何生存與改進。?部慎二甚至形容,「他(渡邊美樹)是我看過意志力最堅強的人,甚至可以用『任性』來形容」,因為他就算生病了,一樣不會請假,「他說,感冒、生病可以靠自己的意志力克服!」 他會用「要成為世界上蒐集最多感謝的集團」,來勉勵自己千萬別認輸。
{page}創業二十三年來,渡邊美樹不曾告過病假,連在擔任快遞工作時的腰傷舊疾復發,動手術住院期間,他還是規定自己每天看一本書與兩卷錄影帶,並要公司幹部到醫院和他開會。今年3月,獲哈佛大學MBA日本校友選為年度最佳企業人士的他,還頂著40度的高燒上台發表演溝。 因為老闆從不請病假,?部慎二與他共事二十三年,也不敢請病假,生病照樣硬撐住幹活,「每次看到有人昏倒,我都會很羨慕,因為這樣就可以休息了。」?部慎二笑著說。既便是毅力驚人,渡邊美樹也坦承,他也有感覺累的時候。「這時一定要勉勵自己『千萬別認輸』,而他的秘密法寶,就藏在記事本中」,渡邊美樹主動拿出他的記事本,裡面有好幾張小卡片,他親手寫下勉勵自己的話,像「要成為世界上蒐集最多感謝的集團」、「為夢想訂定實現日期」等。 記事本上的夢想,包括工作、家庭、休閒、健康、財富、進修等六大面向。同時,渡邊美樹也將自己的每日計畫詳細寫下來,當天不斷拿出來看,督促自己把事情全部做完。當他達成計畫時,就用紅筆一一劃掉。若發現進度較原訂落後時,則鞭策自己在剩餘時間內,拚命加速把事情如期完成。 勇敢找自己喜歡的工作,如果找不到,就自己創造!
那些關於實現夢想的字句,渡邊美樹從創業以來,已經看過數千,甚至上萬次了,早就能倒背如流,但他仍然每天閱讀數次,特別是在碰到困難的時候,就會拿出來,反覆再三頌讀,利用一種不斷自我想像的方式,告訴他自己,他要成為這樣的人,而且他一定能做到。 「例如,十年前公司營業額只有50億日圓,當時我就訂下十年後要提升至1000億日圓的目標,想像公司營業額到1000億日圓時的彩色、鮮明的具體景象。」就是這樣不斷地想像,渡邊美樹腦海中的夢想,十年後果然成真。 中學時代曾經想當傳教士的渡邊美樹,雖然走入了商場,卻仍像傳教士般,不斷把自己的理念貫徹到事業上,他甚至到處演講,著述寫作,就為了激勵日本年輕人,勇敢找自己喜歡的工作,如果找不到,就自己創造! 從2001年開始,他行有餘力,開始投入援助柬埔寨工作,至今已捐助興建七十三所學校,但卻發現蓋學校不能解決問題。柬埔寨的孤兒多達十四萬名,因此他今年捐助3000萬日圓(約新台幣840萬元)蓋孤兒院,也使和民集團連續兩年得到柬埔寨頒發的外國慈善團體最高榮譽勳章。 「時下日本30世代缺乏夢想」,渡邊美樹感嘆,雖然大家原本有夢,但很容易在過程中逐步放棄,直到40、50歲時,才悔恨當年沒照自己的夢想走。「若你能具體勾勒出夢想,就代表你距離夢想已經很接近,可能只要再多走半步,夢想就能到手。」憑著無比堅定的意志,渡邊美樹,成就自己的夢,也讓六百五十名店長一圓創業夢,更鼓舞了三千萬名日本年輕人。

投資理財,你需要一個管家

轉自投資理財,你需要一個管家

最近跑郵局和銀行發現一個現象,就是等待的時間變長了。辦一個簡單的匯款平均要花10分鐘,如果一天抽100個號碼牌,等於浪費民眾1000分鐘,一個月就浪費了別人20000分鐘。全台4000家金融機構浪費了民眾133萬個小時,打工一小時100元來算就是1.33億元。省了自己的人事成本,不顧別人的時間成本。

投資人常忽略的事 - - - 成本

一、交易成本。股票買進賣出交易一次就要付給證券公司千分之2.85的手續費, 政府再抽千分之3的交易稅。投入一百萬交易成本要付出5850元,對長期投資人沒有影響,若是每個月進出一次,一年的交易成本就要70200元,若每周進出一次就要付出304200元,很可怕的數字,有人說不一定會做那麼頻繁的交易。

最近有券商推出百萬獎金尋當沖王,投資人為了拿獎金開始玩沖浪,當沖的意思就是當天買進賣出一次。一年算它250個交易日,天天沖的話成本就要146萬元,我不相信誰有多厲害還會賺錢。

二、時間成本。投資人常常在等一個好的進場點,讓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或是 在等解套,熬了好久才回到本錢就趕緊賣掉,這段期間錢是沒有效益的,就是時間成本的浪費。

如果採用定期定額投資法,不用考慮進場時機,任何時候都能進場;也沒有套牢的問題,因為愈跌愈高興。別人看到績效是負的都很鬱卒,定期定額看的是累積的單位數,愈跌買愈多就很爽,等到別人解套他卻是大豐收。

三、機會成本。張三是專業投資人很會操盤,行情好的時候一年可以賺50%他就 停利,當行情不好的時候虧損25%他一定停損。假設一年多頭一年空頭交互輪動,他都能嚴守紀律,二十年下來100萬變成了324萬,像這種投資人在市場算是高手級,我稱他為犀利哥。

李四就比較認份,他只追求每年穩穩的能賺6%就好,讓獲利再滾入投資,這樣二十年下來100萬變成了320萬,這就是複利的威力。期間內他也不用傷腦筋,還可以顧好他的本業,收入慢慢增加等於兩頭賺,我稱他為聰明哥。犀利哥賺的是機會財,聰明哥賺的是時間財,機會財除了專業還要運氣,而且一般人辦不到,不如做個聰明哥讓時間幫他賺錢。

四、管理成本。買賣股票一切自己來沒有管理成本,買基金就有管理費,因為有 基金經理人、有研究團隊收集資訊做市場分析,所以會收取管理費也算合理。但是透過保險公司買基金,就是投資型保單也要收帳戶管理費,這樣划算嗎?

如果從數字上去演算當然划不來,因為多一筆費用獲利自然會降低,但是如果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就會釋然,那就是約束力。個人投資基金很隨性,進出容易,要用錢就賣掉很方便,但是「滾石不生苔,方便不聚財。」太容易進出沒有限制,缺乏自我控管的能力是無法累積財富。

請個管家幫你管帳

投資最難克服貪婪與恐懼二個心魔,還有惰性也讓長期投資難以持續,所以就當請個管家幫你管帳,未到期就是不准動用,帳管費就是這個意思。把它列入成本之一,強迫自己長期投資,只要會賺錢都划算。

很多人不喜歡投資型保單就是怕被鎖單,不管三年、五年或十年,感覺就是很不方便,萬一那天有急用也不能動用資金。

試想,勞保費繳那麼多年,萬一有急用可以向勞保局要求解約或提領嗎?當然不行,正因為如此錢被控管才存得下來,退休後才有勞保年金。所以把投資基金的錢列入專戶管理,它就使命必達成你的目標。

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
「 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會使更多蝴蝶跟著一起輕拍翅膀。最後將有數千隻的蝴蝶都跟著那隻蝴蝶一同振翅,其所產生的巨風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在美國德州發生一場龍捲風。 」
「蝴蝶效應」在混沌學中也常出現。

蝴蝶效應的由來
蝴蝶效應來源於美國氣象學家勞侖次60年代初的發現。在《混沌學傳奇》與《碎形論——奇異性探索》等書中皆有這樣的描述:「1961年冬季的一天,勞侖次(E.Lorenz)在皇家麥克比型電腦上進行關於天氣預報的計算.為了考察一個很長的序列,他走了一條捷徑,沒有令電腦從頭運行,而是從中途開始.他把上次的輸出直接打入作為計算的初值,但由於一時不查,他無意間省略了小數點後六位的零頭,然後他穿過大廳下樓,去喝咖啡.一小時後,他回來時發生了出乎意料的事,他發現天氣變化同上一次的模式迅速偏離,在短時間內,相似性完全消失了.進一步的計算表明,輸入的細微差異可能很快成為輸出的巨大差別.這種現象被稱為對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性.在氣象預報中,稱為『蝴蝶效應』.……」「勞侖次最初使用的是海鷗效應.」「勞侖次1979年12月29日在華盛頓的美國科學促進會的演講:『可預言性: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會在德克薩斯引起龍捲風嗎?』」

蝴蝶效應的含義
某地上空一隻小小的蝴蝶扇動翅膀而擾動了空氣,長時間後可能導致遙遠的彼地發生一場暴風雨,以此比喻長時期大範圍天氣預報往往因一點點微小的因素造成難以預測的嚴重後果.微小的偏差是難以避免的,從而使長期天氣預報具有不可預測性或不準確性.這如同打檯球、下棋及其他人類活動,往往「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長時期大範圍天氣預報是對於地球大氣這個複雜系統進行觀測計算與分析判斷。它受到地球大氣溫度、濕度、壓強諸多隨時隨地變化的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可想其綜合效果的預測是難以精確無誤的、蝴蝶效應是在所必然的.我們人類研究的物件還涉及到其他複雜系統(包括「自然體系」與「社會體系」),其內部也是諸多因素交相制約錯綜複雜,其「相應的蝴蝶效應」也是在所必然的.「今天的蝴蝶效應」或者「廣義的蝴蝶效應」已不限於當初勞侖次的蝴蝶效應僅對天氣預報而言,而是一切複雜系統對初值極為敏感性的代名詞或同義語,其含義是:對於一切複雜系統,在一定的「閾值條件」下,其長時期大範圍的未來行為,對初始條件數值的微小變動或偏差極為敏感,即初值稍有變動或偏差,將導致未來前景的巨大差異,這往往是難以預測的或者說帶有一定的隨機性。

混沌理論認為在混沌系統中,初始條件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差別。我們可以用在西方世界流傳的一首民謠對此作形象的說明。這首民謠說:
丟失一個釘子, 壞了一隻蹄鐵; 壞了一隻蹄鐵, 折了一匹戰馬; 折了一匹戰馬, 傷了一位騎士; 傷了一位騎士, 輸了一場戰鬥; 輸了一場戰鬥, 亡了一個帝國。馬蹄鐵上一個釘子是否會丟失,本是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但其「長期」效應卻是一個帝國存與亡的根本差別。這就是軍事和政治領域中的所謂「蝴蝶效應」。例如,天體運動存在混沌;電、光與聲波的振蕩,會突陷混沌;地磁場在400萬年間,方向突變16次,也是由於混沌。甚至人類自己,原來都是非線性的:與傳統的想法相反,健康人的腦電圖和心臟跳動並不是規則的,而是混沌的,混沌正是生命力的表現,混沌系統對外界的刺激反應,比非混沌系統快。

2012年9月4日 星期二

「你憑什麼開那麼高的薪水?」6招好感答題,面試我勝出!

轉自「你憑什麼開那麼高的薪水?」6招好感答題,面試我勝出!

為了快速、準確地了解求職者,很多企業都努力發明「新題庫」。以下是一些針對EQ的常考題,剛聽到時,可能令你傻眼;但你當下的反應,正好凸顯出對情緒的掌控能力。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只是為免一時語塞或慌張失措,最好都事先思考過。

當初辭職時,你主管的反應是?

許多人聽到這問題會當場愣住,好不容易才擠出幾句:「基本上主管也同意……他不反對我多往外闖一闖……」然而,這句話的言下之意,容易被解讀為「不曾被慰留」,意味你在前公司的評價不高。

若你答覆:「我之前已提辭呈3次,每次都被老闆說服留下來,只是過了一年後,發現問題一直未獲改善,我只好……」;又或是:「曾與主管共同努力解決問題,只是最後仍未盡人意,才決定換跑道……」,都更能讓面試官感覺自己重視工作,是深受肯定的員工。

你說自己如何厲害,請舉例說明?

很多人資主管喜歡採用「行為式面談」,不會只問一句:「你覺得自己抗壓性如何?」就了事,若你隨意回一句:「我抗壓性超強。」對方就會要求「舉例說明」,以證明所言非虛。

最近有位台灣大學畢業生的履歷,令我印象深刻。他對自己抗壓性強的描述是:「當我在廣西當交換學生期間,剛好罹患HRN1病毒,在人生地不熟、醫療資源極度不足的情況下,我獨立克服危機……」,這就是個有力的舉證。

離職後,是誰接你的位子?

若你答得模糊:「這我不太清楚……」,容易讓人覺得你跟之前的公司「不歡而散」,因此漠不關心,或是人緣欠佳,與之前的同事沒有聯絡。

相反的,若你可明確回答,顯示你跟前公司仍維持相當聯繫;若當初你曾推薦別人接任,或被老闆委託尋找接替人選,那就更加分,表示你即使離職仍深受信賴。

與同事間是否有過不愉快的相處經驗?工作中讓你最生氣的是什麼?

以上這2問,都是想了解你的情緒耐受力及衝突處理模式。此時不要一味粉飾太平,若回答「從來沒有過」,難免被視為虛偽。最好強調「自這些失敗經驗中學到的課題」,以及「之後如何避免同樣的錯誤再發生」。

例如有個新鮮人說,他曾請教資深同仁如何處理某件事,對方建議他A方案,但非常有主見的他後來選擇了B方案,同事因此覺得被擺一道而不高興。這對他來說是個不愉快的經驗,但也從中有所警覺:一旦開口問人,最後卻沒有採納,最好先向對方說明。有了後來的自省,即使是失敗經驗也能轉為正面教材。

你下班後都做些什麼休閒活動?

若休閒時多從事動態、與人互動頻繁的活動,容易顯示人際關係良好,像日本企業最愛參加過校隊或團體運動的員工;反之,若回答都在家上網,可能被視為不擅人際互動。

以你的學經歷,竟可拿到(或開出)這麼高的薪水,真讓我意外!

遇到這類「挑釁式」問題,別急著抓狂。現在很多企業,尤其針對業務,常運用「壓力面談法」法,例如刻意挑剔你的學歷或狂砍薪水,藉此觀察你如何回應。

此時若貿然動怒,可能導致破局,但過於軟弱也會失分,顯示不夠有自信,欠缺立場。理想的態度是不卑不亢,不要覺得生氣或受傷,冷靜針對問題說明。

若面試官挑剔你學歷不足,不妨懇切表達,過去因為某些原因未能多讀書,但未來希望在職進修;若被質疑待遇要求太高,可主動提議在試用期先降低希望待遇,「但我會證明自己值得,試用期滿請重新評估調薪。」以退為進,爭取空間,也彰顯風度。

善用技巧展現良好EQ,其實比令人咋舌的學經歷更佔優勢,能讓你在求職第一關馬到成功。

同場加映》我不要當工作狂!巴黎Work Show

台灣2,300萬人,搶著進入熱門產業,力爭上游升等加薪,壓縮流程完成最多的事,速度是重要的指標。如果可以在30歲前買到車子與房子,犧牲青春做個工作狂又如何?

世界競爭力評比中,台灣的工作時數是世界最多,經濟表現幾乎是敬陪末座的第四十名;法國的工作時數是世界最少,經濟表現卻是世界第八名。

這樣的結果讓人困惑,為什麼2,300萬個工作狂,卻比不上5,800萬個哲學家?

七千多萬人去法國消費幸福感

美酒、音樂、藝術,一種充滿美感的生活品味,一種閒淡的生命情調,不僅挑逗著法國人,也誘惑了全世界的人。

根據國際觀光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統計,去年法國繼續蟬連全球觀光客最多的國家,有7,650萬名觀光客,湧進這個浪漫與悠閒的國家。

旅居歐洲多年的旅遊、美食作家韓良露,一針見血地說:「你去巴黎,吃頓飯、喝杯咖啡、甚至散個步,是在幹什麼?其實是在消費一種幸福感。」

當這麼多人在法國消費「幸福感」時,許多台灣人仍在努力工作。

陽光的巴黎星期天下午,灰暗的台北星期天晚上。

31歲的楊景舜,在夜幕低沉時分,一個人進到位在仁愛路上,空無一人的辦公室。

「因為很安靜,所以我會有很多工作上的靈感,明天上班時可以跟我們的team一起分享,」星期天晚上還要進辦公室的花旗銀行財務處副理楊景舜,對工作的投入令人驚訝。

相隔一萬兩千公里的兩個地方,6個小時的時差,卻將彼此生命情調,隔成光年的差異。

工作狂VS.哲學家

在去年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全球國家競爭力報告中,充分證明台灣人對工作的狂熱,與法國人對生活的熱愛。

列入評比的49個國家中,台灣人每年工作2,282個小時,名列全球第一。法國人每年只工作1,587個小時,是全世界工時最少的國家。

一個像是在大都會中,在資本主義競爭觀念下,永遠害怕被超越取代的工作狂。一個則恍若在鄉間生活,閒散無事、不事生產的哲學家。

然而,弔詭的是,工作狂的競爭力,卻比不上哲學家。

在國家整體競爭力上,法國以二十二名,領先台灣的二十四名。在經濟表現上,法國更以第八名,遠遠領先第四十名的台灣。而且,在過去五年內,法國在該項指標上是年年進步,但台灣卻是年年退步。法國受僱員工的總體生產力,則排名第九,也遠超越台灣的第二十四名。

每個台灣人不僅要問:如果我們如此認真工作,為什麼競爭力比不上別人?如果我們如此努力生活,為什麼不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台灣人講速度,法國人講效用

這麼多的休閒時間,難免讓法國人給人一種慵懶、不重視效率的感覺。

不過,作家韓良露卻指出,法國雖然有時候看起來不是一個很有效率的國家,但並不表示他們不重視時間。相反的,他們重視時間的方式,跟台灣人正好相反。

台灣人很強調速度,法國人卻強調時間的累積。因為有光陰的沉澱,文化得以發酵,為生活帶來不同的味道,添加一種細膩的質感。

例如,法國最好的酒,一定要老。好的火腿,也一定是陳。上達數百種的乳酪,都要靠時間慢慢發酵。

「因為精緻需要時間沉澱與累積。快速的東西,無法累積,只能求量,不能講質。速度快,很多東西不能成熟,」韓良露觀察。

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楊子葆也感嘆:「我們一直強調效率(efficiency),但法國人強調效用(effectiveness)。」

在研華科技法國分公司行政部門工作的史黛芳妮(Stephanie Auchabie),對於法國與台灣人工作方式的差異,有很深的感受。

她說,台灣人的工作動機很強,即使在法國下午的上班時間,已經是晚上的台灣總公司,總還是有人在做事。

可是,她也感覺台灣人雖然做事很快,很認真,但常常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有點且戰且走的味道,最後卻又必須重頭來過。

相反的,法國人卻一定在做事之前,要與上司或同事,討論清楚方向與目標,以及為什麼這麼做的原因,才會開始動作。

「台灣人比較快,但是法國人會先想了才做,」效率與效用的差別,就在此處。

工作為了賺錢,為了安全感

楊景舜每天七點半就進辦公室,從研讀市場資訊、開盤交易、到收盤後再與倫敦的交易員聊聊市場狀況,已經是晚上7點。之後,他還留在辦公室,繼續處理一些白天沒有時間完成的行政工作,幾乎每天9點才離開公司。

「我曾想過這樣值得嗎?我覺得我的生活品質不是很好,可是我不是很清楚,我是不是有其他選擇,」楊景舜再有野心,還是不免有些懷疑。

他說,現階段的工作,「是為了賺錢,為了安全感,其他的現在還看不到那麼遠。」

所以,他現在一直追求工作上的成就感,對生活沒有什麼熱情。「因為我沒體力,這是因為我的時間管理不好吧。」

「我現在是個小零件,我就做好零件的工作,等到我長得更大,我自然就會被升級。在那之前,我不會在意其他東西,」儘管他週遭的人,都覺得他為工作犧牲很多,楊景舜自己卻並不這麼認為。

「對我來說,那是一個投資成本,」學商的楊景舜,很清楚自己的「機會成本」是多少。

對照楊景舜積極尋求事業上的發展,法國的「五、六年級生」,卻有另一套想法。

蘿拉(Laura Friez),32歲的單身法國女孩。去年,她辭掉在一家市場情報蒐集公司的正職翻譯工作,過著自由翻譯家的生活。

她說,她離開那家公司,因為她不喜歡她的上司,雖然上司覺得她很有潛力,工作表現很好。

離開一份正職,自己接案子,不怕經濟不穩固嗎?

「我一開始也會害怕,要是客戶明天跑掉了怎麼辦,」坐在巴黎拉丁區美術學院附近的著名咖啡廳調色盤(La Palette),蘿拉手上的煙,飄散在微塵顆粒漂浮的窗光中,顯得有些迷濛。

「但是,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像這樣子的,總是會有風險,你不可能都是安全的,賺很多錢並不表示安全,」蘿拉說,「你必須做選擇,不做選擇才是最壞的選擇。」

蘿拉說,她不是沒有野心,但是她的野心,並不是要當到經理或總裁,而是希望被所愛的人肯定。

有夢想家特質的人,才有競爭力

著名的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曾指出,在網路時代的知識經濟中,過去的遊戲規則,將不會再適用。不論對企業或是對個人,知識經濟的來臨,代表的是一種「心」思維」,這也將是「新」的思維。

「對個人來說,一個有夢想家特質的人,能夠擺脫過去包袱,能夠創新的人,才是新經濟中,有競爭力的人,」大前研一如是說。

這樣的說法,讓人想起法國著名作家艾修伯里的《小王子》。

當小王子旅行到地球上時,他遇到了一個賣解渴藥丸的商人。商人說,吃一顆藥丸會讓你一周不必喝水,可以省下53分鐘時間。但小王子寧可拿這53分鐘,走向一泉清水。

若說那顆藥丸代表工業化資本主義經濟下的「量化方案」,那泉清水就彷彿是知識經濟中,追求的美感與體驗的「品質化方案」。

台灣人已經是全世界最努力的上班族,再怎麼加班,國民所得卻一直停留在1萬3千美元左右,經濟表現也沒有新的突破;比成本競爭,台灣也不會比中國大陸便宜。

或許,該是時候,讓我們想想,是否可以緩下步來,給自己一點時間作哲學家,用豐富的靈魂激發創意,用一口清泉滋潤一下我們乾枯已久的靈魂!

30天練出高EQ工作術

遺失的佛珠鏈子

在一座大湖中央的廟宇,廟中供奉著傳說中菩薩戴過的佛珠鏈子,一位老住持帶著幾位年輕的和尚修行。

有一天,老住持召集他們說︰“佛珠鏈子不見了﹗”

年輕的和尚們都不敢置信,因為廟中唯一的門,二十四小時都會由這幾位和尚輪流看守,外人根本進不來。

老住持以平靜的口吻說︰“只要拿的人能承認犯錯,並好好珍惜這串佛珠鏈子,願意將鏈子送給喜歡的人。”于是給他們七天靜思。

第一天沒有人承認,第二天也沒有,但是原本互敬共處的和尚們,多了猜疑與猜忌,甚至彼此間不再交談……

這樣的氣氛到第七天,還是沒有人站出來。 老住持看到這種情況開口說︰“各位都認為自己是清白的,表示你們的定力已夠……”

“佛珠鏈子不曾誘惑得了你,明天早上你們就可以離開這裡,修行告一段落了。”

隔天早上,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和尚們一大早就背著行囊,只剩一個雙眼失明的瞎和尚依然在菩薩面前念經。

眾和尚心中鬆了一口氣,終于有人承認拿了鏈子,讓冤情大白。老住持分別向這些無辜的和尚道別后,轉身詢問瞎和尚︰“你為什么不離開?鏈子是你拿的嗎?”

瞎和尚回答︰“佛珠掉了,佛心還在,我為修養佛心而來﹗”

老住持又問道︰“既然沒拿,為何留下來承擔所有的懷疑,讓別人誤會是你拿的?”

瞎和尚回答︰“過去七天中,懷疑很傷人心,自己的心,還有別人的心,需要有人先承擔才能化解懷疑。”

老住持從袈裟中拿出傳說中的佛珠鏈子,戴在瞎和尚的頸子上︰“鏈子還在,只有你學會了承擔﹗”

---石滋宜---

錯誤不是拿來鬥爭的工具,而是用來修練的因果。這個故事,無非說明了面對犯錯,最需要的就是面對與承擔,身為經營者與同事如果都能用這種態度面對,能有承擔的勇氣,發現真正問題,而不爭相諉過,就是企業真正的福氣﹗

思考與回饋

◎逃避失敗是人性的一面。誰都不喜歡犯錯,但犯錯並不可怕,重要的是你敢不敢面對錯誤,敢不敢承擔錯誤。

2012年9月2日 星期日

當中華電信也不是定存股時...

Q:最近有一筆閒錢,因為定存利率實在很低,所以寧願冒一點風險,投資定存股來獲取比較高的報酬,這樣可行嗎?

A:要追逐更高的報酬,就等於要冒著比定存更高的風險(而且還未必能帶來比較高的報酬)。例如儲蓄險,雖然報酬比定存高一點,但是就必須承擔在急需用錢時,解約會產生解約金的風險;將來如果升息,說不定儲蓄險的報酬還不如定存。許多投資人都只想到可以有高一點的報酬,卻沒有去評估額外要承擔的風險有多高。

不過,既然你願意承擔股價波動的風險,那麼定存股是可以考慮的標的。

定存股並沒有很明確的定義,一般來說都是一些殖利率高、股價波動程度不大、在自己的產業中屬於龍頭地位的股票,像是中華電信、中鋼、台塑四寶都是很熱門的定存股。

買定存股的人通常不會太在意股價,所以他們看盤也只是要看看這些股票的價格是不是夠便宜,可以讓他們趁機進場。他們不太會因股價的起伏影響心情,也不會去追高殺低或只想賺取價差。他們買進股票之後,想賺的是股票股利或是現金股利,並且透過再投資讓自己所「存」的股票複利成長。

以中華電信為例,過去五年每股所配的現金股利有4.62元,若以90元股價來算,殖利率有5.13%,比起定存的確是好了不少。若投資人是在低點60元買進,則以成本來算的報酬率更是高達7.7%。

你或許有聽過這樣的例子:買進一張股票,過幾年後因為配了不少股票股利,所以持股變成兩張,現金股利也比當初投入的本金還多。所以不但已經還本,手頭上的股票也倍增,往後還可以持續收到殖利率不錯的股利,真是很棒的投資!這就是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喜歡「存股票」。

不過,這種情況漸漸轉變了,定存股的投資人不能存了股票就放著不理,尤其是單買一家公司來存股票的投資人,更是要小心自己投資的公司,是否已經發生改變。例如中華電信,近年來已經不再配發股票股利了,加上最近NCC通過電信法修正草案,打算要求中華電信必須以成本計價,出租光纖和寬頻的管道給其他電信業者,也就是所謂的開放「最後一哩」。

這些管道是中華電信過去花費數百億元建設的,也因為有這個獨占的服務,所以有不錯的盈餘。如今被迫要以成本價提供出租服務,不但獨占地位消失,也讓原本能分享到盈餘的股東,因為這個政策的改變而蒙受損失。所以中華電信在失去最後一哩的優勢之後,能不能還有過去這麼好的定存股表現,可就難說了。

電信類股因為不太會受景氣循環影響,所以在各國都是熱門定存股。但是有許多人喜歡的中鋼,可就相反了,這是一家很明顯會受到景氣循環影響的公司。當然,受到景氣影響也有好處,雖然股價的波動比較大,但是也給了投資人機會可以逢低買進,等到景氣恢復之後又可以賺到很可觀的殖利率。

但是近來全球鋼鐵的市場氣氛低迷,尤其大陸的經濟成長趨緩,鋼鐵廠供過於求,中鋼獲利創下十年來新低,更打算繼續減產,將來鋼鐵產業的前景也不被看好,這種情況下,是給了投資人一個逢低買進的好機會?還是鋼鐵業的榮景已經成為過去式?投資人可能會面臨兩難的抉擇。同樣也常常成為高股息投資標的的航運類股,也跟中鋼一樣有景氣循環的問題。

此外,一些公用事業類股其實也是許多定存股投資人關注的標的,只是殖利率通常不會太高,公司的規模也不見得很大。以往還有一些汽電共生的公司,與台電簽了長約,可以把電力賣給台電,賺取穩定的利潤,但是隨著台電的虧損擴大而不得不調漲電價,也讓大家開始去檢視這些外購的電力是否成本太高。如果以往喜歡投資這些公司的投資人,就要留意這些電力公司未來還能不能維持過去的定存股特性?

還有台塑四寶,雖然也是定存股投資人的最愛,但是王永慶去世後,投資人對台塑集團的信心也不如以往了。

再次提醒,要投資定存股,得先確認所投資標的是否還保有定存股的特性,也要確認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例如你是一個不願意股價有太大波動的投資人,就不要去投資會受景氣循環影響的公司。也建議不要單選一家公司作為自己存股票的標的,這樣做風險太大了。

如果你不知道要怎麼選定存股,還考慮到分散風險,也可以選擇投資「台灣高股息指數」,這個指數是由台灣證交所和富時一起編制的指數,成份股有30家,預期未來一年殖利率名列前茅的公司,已經具有分散風險的效果。

這個指數的表現如何呢?以波動程度來看的話(年化標準差為17.8%),比加權指數還要低一些(年化標準差為19.2%),但過去五年的平均殖利率為4.5%,則比加權指數的3.5%還要好上不少。至於願不願意承受這樣的波動風險,來換取這樣的報酬,投資人就必須自己做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