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電信於今年一月進行減資,許多投資者因為沒弄懂增減資的問題,誤把中華電信的減資,認為是剝奪散戶的權益。一般人的直覺想法是:目前中華電信一股市價73.1元,可是減資所配回來的現金卻只有每股2元,這樣不是用一股73.1換回每股2元? 事實上並非如此,減資雖然會造成投資者手中的股票數量減少,可是實質上投資者並沒有損失,反而是公司未來的股東權益報酬率會變得更好,股票有可能因而上漲。為了徹底的澄清這類問題,我就把增資及減資做一個總整理,讓讀者將來不要再為這類事情所困擾。
配股不會改變股票價值
台灣的投資者常有一種迷思,就是喜歡配股,不論是盈餘配股或公積配股。好似當公司有配股時,手上的股票增加了,價值也就跟著增加。然而,持有一張股票的總價值,並不會因為盈餘配股或公積配股而改變,同樣的減資也不會減少手中股票價值。 這其中道理何在呢?盈餘、公積配股雖然會使得手中股數增加,可是經過除權後,每股的價格就會變低,最後結果是股票的價值於除權前、後都一樣。用生活化的事情來描述,就好像一個人看起來變胖了,可是體重卻維持一樣,這簡直就是虛胖。減資也是一樣的道理,減資會使得手中股票數量減少,可是除權前、後股票總價值前後也會一樣。
▼總價值天秤
如果除權前、後日的股票價值不一樣的話,會有甚麼樣的結果呢?舉一個盈餘配股的例子來說:某一公司每股配發股票股利1元,除權前交易日收盤價100元,所以除權前一張股票值10萬元。若除權日股價不調整,還是維持100元的話,那麼除權日會配發100股,總股數變成1,100股,等於除權後價值11萬元。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還會有人會在除權日前幾天、甚至於幾周前買、賣股票嗎?答案是不會的,因為擁有股票者,只要熬過除權日這一天就可以多賣1萬元。而空手的人也想在除權日前一天買股票,因為只要一天的買賣,就可以無風險的賺到10%,那有不買的道理。只是這樣的結果,就會造成股市的失衡、交易的停滯。 生活中也有相同的例子可以參考,例如高速公路為紓解假日交通流量,常有免收費時段,如果你的車子就剛好在免收費時段的前1分鐘到達收費口,你會直接付費還是停在路邊?我的經驗是一堆車子就壅擠的停放在收費口不遠的路肩,然後交通警察也很有經驗的出來趕人。這道理很簡單,就差一分鐘就可以不用吹灰之力省下40元,為何不等一下!
所以不論是配股或減資,股票總價值在除權前後一定要維持一樣,否則股票交易就會出現問題,而且也不公平。其實不論是盈餘配股、公積配股或減資,除權前後持有股票的總價值,一律適用下列等式:除權前總價值 = 除權後總價值
盈餘、公積配股範例
有了這些除權前後總價值相等的基本觀念,再來看盈餘、公積配股就容易懂了。舉個例子來說:鴻海(2317)98年盈餘、配發了1.2元的股票。民國99年8月25日除權,也就是說8/25日每一位鴻海股東,都會配發120股,也就是配股率12%。除權這一天,股東擁有的股數增加了1.12倍,股票價格就必須減少1.12倍,也就是除權前、後投資人持有的股票總價值必須一樣。
133×1000=(133/1.12)×1000×1.12
等號的左邊是除權前的總價值,等號的右邊是除權後的總價值。等號右邊的股數增加了1.12倍,股價也必須除上1.12,這樣才會相等。所以右邊括弧內的值(133/1.12)就是除權股價計算方式。
除權後參考價也可以用下列公式計算:
除權後參考價=除權前收盤價/(1+配股率)
其中的配股率 = 新配發股數/1000
鴻海8/24日的收盤價為133元/股,所以在8/25日的開盤參考價:
開盤參考價 =133/(1+12%) = 118.75 => 118.5
這整個意義是說:8/24日133元的收盤價,和8/25日一早的開盤價118.75元是一樣的。想看看,如果沒有經過除權過程,股數增加了可是股價仍然維持一樣,這就很不合理了。怎麼會一個公司的價值,什麼都沒做,只是多印了12%的股票,突然就在一夜之間增加了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