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生理課上的解說

在一堂生理課上,女老師講完課後說:「同學們,誰還有不明白的地方,請舉手提問,老師為你解答。」
過了一會兒,一個男同學舉起手來,一臉正經地問女老師:「老師,男人和女人做愛的時候,是男人舒服一些?還是女人舒服一些?」
女老師略想了一下說:「請問你用手摳鼻子時,是鼻子舒服?還是手舒服?」男同學一想,嗯!是鼻子舒服!就坐下了。

女老師接著問:「同學們,誰還有不明白的地方,請舉手提問,老師給你解答。」
沉默了一會兒,又是那個男同學舉手問女老師:「老師,男人和女人做愛的時候,是戴避孕套舒服,還是不戴避孕套舒服?」
女老師立刻答道 :「請問當你鼻子癢時,是戴手套摳舒服還是不戴手套摳舒服?」男同學一想,嗯!是不戴手套舒服,又坐下了。

女老師又接著問:「同學們,誰還有不明白的地方,請提問,老師給你解答。」
女老師問了兩遍,這時,還是那個男同學,又站起來問:「老師,為什麼女人來了月經。就不能做愛那?」
女老師略帶不悅地說:「那你鼻子出血的時候。你還用你的手摳你的鼻子嗎?」男同學一想,嗯,也是啊!

女老師又接著問:「同學們,誰還有不明白的地方,請抓緊時間提問。」
不一會,那位男同學又把手舉起來了,問女老師:「老師,做愛時既然女人比男人舒服些,為什麼男人強姦女人時,女人都要反抗呢?」
這時老師大怒,叭地一拍桌子,說: 「你走在大街上,別人過來摳你的鼻子,你願意嗎?」

李技安抓鬼 ....

李技安?
剛跟朋友聊MSN,聊到最近年關將近大家手頭都很緊
他就感嘆了一句..."唉.....李技安抓鬼""
殺小?" 我只浮現了這樣的疑問
"李技安抓鬼啦....." 他又重複了一次
"靠腰喔 李技安到底是誰啦,他又為什麼要抓鬼?
""我是說.........."
...
....
"日子怎麼過啦!"

2009年6月11日 星期四

如何在同一資料表以相同的某個欄位尋找最新或最後的一筆資料

用SQL2000所提供的北風資料庫的訂單資料表(Orders)一範例。
如果要尋找每位客戶最後一次下訂單的那筆資料,試以下語法(應該會有90筆資料):
SELECT o1.*
FROM Orders o1 INNER JOIN
(SELECT CustomerID, MAX(OrderDate) AS OrderDate
FROM Orders
GROUP BY CustomerID) o2
ON o1.CustomerID = o2.CustomerID AND o1.OrderDate = o2.OrderDate

量價小技巧

以下文章轉貼自楚狂人BLOG
殺盤要殺出量才有力量,量縮的情況通常對空方比較不利,量縮掉空方就也跟著縮掉,永遠記得:『量小空,空遺恨』。

因為量縮的意思就是惜售,講白話一點就是賣方不積極賣股,如果又碰上紅K棒(收盤比開盤價高),那種盤勢是多方盤,代表殺不下去,沒人要賣,空單宜回補。

大概只有人氣退潮這種特殊情況是對空方有利。

補充一下:人氣退潮和惜售主要差別在時間,量縮下跌一陣子以後如果該反彈沒反彈,還是繼續量縮下跌下去,那就可以稱為人氣退潮了。

2009年6月2日 星期二

卡車車頭亮三個綠燈代表的意義?

我有一位同學在開大卡車,前不久撞上過港隧道圍牆,和他聊起許瑋倫的事件,他說:「開卡車的人遇緊急事故,原則上都不會踩緊急煞車,因為後面聯結的車斗或是貨櫃都只有用鐵鍊拴住,如緊急煞車,不但會造成折板(就是連結處斷掉),後面車斗或是貨櫃會向前擠壓撞上前面的自己,或造成打滑翻滾釀成整條道路大面積的連環車禍,所以只好選擇損傷最少的方法,就業儘量減速直接追撞前面的車輛。」:這實在事太恐怖啦!
開車的人一定要記住,別開在卡車前面,更別開在卡車中間,還有不要臨時超車到卡車前面卻放慢車速,很多車禍都是因為這樣才發生的..尤其大卡車前面那1~2台小車必然成為廢鐵!

通常卡車車頭上方有三個綠燈,各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嗎?我問過卡車司機,他說:那是顯示速度用的,卡車靜止時,三個燈都不會亮,當行走時第一個燈會亮,表示煞車煞得住,當加速到一定的速度時,會再亮第二個燈,表示煞車勉強煞得住,當三個綠燈全亮時,表示煞車已經煞不住了。

所以,為何在高速公路上卡車前方要保持相當一段的距離,那是因為要給緊急煞車時的緩衝空間,各位不要以為卡車前方有那麼大的空間,就可以超車過去,卡車司機說如果前面空間沒了,又需緊急煞車時,唯一的作法就是:「把你的車當作緩衝墊,就給它下去囉!」

各位喜歡超車的駕駛朋友注意了,請不要沒事開在卡車前面,尤其是當他的車頭亮三個綠燈時,請多宣導親朋好友!

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數位經營者第365講:學校沒教的理債觀念(四)停損也要停利

從理債,存款,到有財可理,準中年人這一路走了10多年。他只是一個收入還不錯的上班族,發不了大財,但也開始面臨要不要買房子,要不要投資股票、基金、外匯,甚至是親友來推薦購買投資型保單等問題的拷問。該怎麼決定呢?人生旅除上,誘惑真的很多。
◎理財第一步,存款

 準中年人從 240萬台幣的負債中爬起來後,學到寶貴一課叫「不要借錢還債」,之後學到「不要借錢投資」。借錢還債可能不是很多人的生活經驗,但借錢投資的行為卻充斥在你周遭環境中。只要你心裡想:我手上這筆錢不必急著還(房貸、車貸…等),可以先拿去投資…。

 這就是借錢投資。

 借錢投資的問題在於,你必須要每個月還貸款。而如果你借錢拿去投資的項目沒有帶來預期收入(例如:股市慘跌),你還是得按月還貸款。而你當然沒錢可還,最終只能選擇賣股票去還錢。因此,借錢投資的人經常被迫在股票的低點賣出。這種投資法,虧本機會大。

 多少人的財富就在這樣來來回回的過程中逐漸消失?回歸到準中年人先前學習到的個人理財重點:「關注現金流」,當你有債務要償還時,就是每個月有負向現金流。你的第一任務是把現金流變成正的,之後才有資格談投資,任何冒險的想法都可能使你加速進入地獄。

 幾乎所有的投資大師與理財書籍都告訴你,投資要使用閒錢,拿去投資的錢必須是「萬一虧掉也不會影響生活」的。但他們沒告訴你,投資是比誰的氣比較長。股票在低點的時候,用閒錢投資的人可以等,但是你明天有房貸要繳不能等,氣短的你只好在低點拋掉。

 對於一個剛步入社會開始空手奮鬥的年輕人來說,除了保險以外,任何理財商品都屬於不用考慮的範圍。因為存款是投資的第一步,沒有存款就不會有閒錢,當然更談不上投資。但,問題來了,有很多投資型保險甚至定期定額基金看來都比定期存款利息還高,要考慮嗎?

◎對於保險的觀念

 準中年人的親人曾是台灣某大保險公司16年的銷售人員,從赤手空拳到帶領 150多人團隊,因此對於保險的概念比一般人稍微清楚些。首先,保險不是理財產品,至少對一個收入普通的上班族來說不是。(保險公司有針對富人設計用來節稅的保險產品,一般人不太需要)

 購買保險之前應該有的正確觀念,是「花出去的錢不要談獲利」。購買者需要在意的是能得到什麼樣的保障,而不是「幾年可以獲利幾%」。不同的家庭需要的保險規劃並不相同,因此無法一概而論。但是從這個觀點出發,所謂「投資型保單」其實是很弔詭的產品。

 準中年人曾經很認真的研究過某保險公司規劃的投資型保單,並使用拿手的Excel算過十年二十年的投資報酬,最後發現算不清楚。保單內容試圖說服購買者將保險每三年可領回的部分再投入去購買該公司設計的某個預估投資報酬率幾 %的基金產品,形成不斷套利的情況。

 而,基金的投資並不保障收益。換句話說,原本應得的保險還本收入,可能最終會在基金的失敗投資下蒸發,而保險公司卻照賺手續費不誤。準中年人最後終於搞清楚:投資跟保本是兩回事,不要混在一起談。投資有風險,如果期待還本,那就不要把應得的本,拿去再投資。

 準中年人明白到,保險是生活的基本開銷,跟你每個月用水用電是一樣的,不應該把它用投資的觀念來看待。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可以開始購買保險,如果有閒錢,才去投資。如果沒有閒錢,存款,是累積閒錢的最好方式。

◎對基金的觀念

 月付5,000元台幣的定時定額基金看起來真誘人!準中年人看著手上的宣傳單之後有點心動。廣告傳單上還以圖形畫出過去的基金投資績效,翻了好幾倍,比定存好很多!然而,準中年人對於「投資成本」有著不太一樣的看法。仔細想一下,這種定期定額基金似乎沒那麼好。

 首先,定期定額基金的銀行手續費加管理費,大約扣掉3%。注意,有時購買基金免手續費或有折扣,但贖回時手續費另收。仔細看會發現銀行的手續費促銷折扣就是把消費者當猴子耍(聽過朝三暮四的故事沒?)這3%就是投資成本,只是銀行要在前面還是後面跟你收而已。

 其次,成本既然是3%,如果投資報酬沒超過3%當然是虧本,若投資報酬達4%,扣掉成本你淨賺1%,也不過跟定存利率一樣。因此基金的投資回報率必須要超過4%,對你來說才比定存划算。購買基金的成本應該是手續費成本加上目前定存利率,因為這是「機會成本」。

 準中年人不反對基金投資,但把投資跟存款的概念混在一起卻害慘很多人。簡單來說,定存沒有成本,但是購買定時定額基金,成本至少4%,這還沒有算上萬一基金走跌的時候可能資產腰斬,因此兩者不能混淆。投資歸投資,存款歸存款,兩者要分清楚。

◎對股票與選擇權的觀念

 預期投資收益要達到多少,你才會滿意?10%?20%?賺兩倍?三倍?

 許多上班族之所以一輩子在股市的地獄裡翻來滾去,就是因為對於獲利有著極為不正確的期待。準中年人認為,一個好的投資如果長期有10% 到20% 的穩定獲利,就是很好的投資。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有一天發現這個獲利突然暴增超過這個範圍,那就是該出場的時候了。

 不要留戀,因為,暴利是怎麼來的,就是怎麼去的。

 你已經聽過周圍的親友,或者計程車司機說過太多故事。在股市大好時股票賺好幾倍,結果慘跌的時候全部賠進去。大部分人將之歸咎於運氣不好,說是來不及跑。但準中年人認為,這是缺乏良好的心態所致。這些人,等到下一次股市大漲的時候,依然會重複同樣的錯誤。

 這種人被稱呼為「散戶」。

 投資,很多人講「停損」,也就是說當虧到某個程度時就要全面撤出不要留戀。說很容易,做很困難。標準的賭徒心態就是想再等看看,看會不會漲回來,最後往往血本無歸。與此同時,準中年人卻要強調「停利」,意思是當賺錢(利益)到某個程度,就要撤出不要留戀。

 理由很簡單,能做到停利的人,才有辦法做到停損。

 賺合理的利潤而不是暴利,是長期發展的良好心態。不是只有投資,在企業界也如此。大陸知名房地產開發商,萬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石先生曾說,他的公司不做利潤超過 25%的生意。這種心態讓企業長期穩定長大,踏實,不冒進。而他的對手很多因為冒進而死掉了。

 合理的利潤,才是長期致富之道。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很遺憾,學校為什麼不教?)

---手上的現金不先拿去還貸款而去投資,就是借錢投資。借錢投資經常讓人被迫在低點賣掉(投資標的),以至於財富逐漸被侵蝕掉。

---存款,是所有理財行為的起點。有了存款才有閒錢,有了閒錢才能投資。沒有存款的人不要談投資。

---保險,跟喝水用電一樣是生活必需品,應與存款分開看待。保險跟投資也應該分開看待,因為對生活必需品講究投資回報率是沒意義的。

---定時定額基金的投資成本,超過廣告宣傳單上說的,不要將之與定存相比。基金的投資成本等於手續費成本加上定存利率。

---合理的投資利潤才是長期致富之道。虧到某個程度就該走,而賺到某個程度也一樣該走。不要留戀,暴利是怎麼來的,就是怎麼去的。

數位經營者第364講:學校沒教的理債觀念(三)別使用信用卡

年輕人在經歷了五年的理債生涯以後,頭髮開始花白,逐漸踏入中年的他已經沒有資格再稱呼自己為年輕人了。這個準中年人有幸(或者不幸)從240萬台幣的貸款掙扎出來,開始有了一點理財的小頭腦。以下,是他把一些觀察和發現整理起來提供大家參考。
◎銀行喜歡借錢給有錢人,越缺錢的越借不到

 年輕人債務纏身時曾經有幾度遭到現金斷流問題,眼看著當月份就快過不下去了。然而,銀行是不可能再讓他貸款的,甚至當他拿著信用卡想去提款機預借現金以便撐過那個月份時,還發現提不出錢來。打電話到銀行去詢問,對方回答預借現金的功能被停止了。

 年輕人含著眼淚對電話狂吼:要暫停預借現金你們也要提早通知我呀,我急用錢卻提不出來,你們想害死人呀!而這樣的狂吼沒有用,因為銀行內部是根據客戶的風險指標來運作這些功能的開啟或關閉。而他年紀輕輕卻高額負債,對銀行而言風險是太高了。

 後來,當年輕人的財務狀況逐漸健全,信用卡預借現金功能又自動被銀行重新打開。然而他發誓不再使用,這個功能是萬惡的淵藪,碰都不要碰!只是,雖然他不去動用預借現金,銀行卻三天兩頭打電話來告訴他,現在貸款有優惠的利率,問他要不要貸款。

 有時候,銀行甚至告訴他,他本月份的信用卡消費X萬元,這些錢可以使用分期付款來償還,利息比使用循環信用還便宜。這個準中年人哭笑不得的回答對方,抱歉,我每一期的信用卡款一定還清,絕不使用循環信用,當然對於你提供的低利分期付款也沒興趣!

 這種電話多到煩不勝煩,搞得他後來有對電話的那頭再次大喊:我再也不要跟銀行借錢了,不要再打這種電話給我了!他實在很懷疑,這家台灣最知名的銀行信用卡公司難道這麼缺業績嗎?然而,他當年負債時可是極不受銀行歡迎的對象呢,現在怎麼突然間被銀行追捧了?

◎使用信用卡會導致錯估自己的消費能力

 他突然明白一個道理:銀行喜歡借錢給有錢人,越沒有錢的人越借不到錢!因此,當你越不需要錢的時候,就越能跟銀行討價還價借到低利息的錢。反之,當你越需要錢的時候,就越可能為了借錢付出較高利息。因此,千萬別讓自己變得需要錢,否則對銀行就討不到便宜!

 要如何才能做到讓自己「不需要錢」?很簡單,停止使用信用卡。準中年人目前的信用卡剪到剩一張,主要是為了方便。他每次刷卡較大筆的金額後就會去存錢:把這次刷卡的金額預先存入信用卡中。因此每個月拿到帳單時幾乎都不需要再繳錢,因為預付的錢已經抵扣了。

 一定要弄清楚信用卡的用途是讓人方便,而不是讓人擴張信用透支消費的!這位準中年人厲行這個消費習慣,可稱得上是銀行又愛又恨的客戶。恨的是銀行幾乎佔不到這個客戶的便宜,愛的是,償債能力如此頑強的好客戶要去哪裡找?當然要想辦法借錢給他!

 當準中年人的交遊越來越廣闊時,他發現有錢人喜歡用現金交易。這些人有錢不是沒道理的,事實上,使用現金交易容易掌握自己的現金流,從而幫助你守住財富。信用卡的問題在於,你以為手上還有很多現金,於是把這些現金花掉,卻沒想到信用卡帳單來了還要繳錢。

 長期使用信用卡會導致你錯估自己的消費能力。而當你貪圖那個紅利積點可以換贈品的時候,你的現金流卻一點一點的流失而毫無知覺。偶一為之的循環信用往往更是長期負債的開始,很多卡奴就是這樣養成的。停止使用信用卡,這長期將使你不再需要借錢。

◎釐清自己與親人的財務關係

 上班族的薪水該怎麼處理?準中年人也有自己的看法。他把每個月薪水分成三部分,一是房租伙食交通保險通信…等生活基本開銷,二個是提撥出來放到銀行存款,三是提� 極X來給父母親未來的醫藥費存款。這些錢分別存在三個銀行,最後面兩個銀行的錢,基本上是只存不提。

 給自己的存款以及給父母親的存款一定要分開。很多上班族以為自己每月薪水足夠應付生活,但沒想到幾年後父母親身體開始有病痛需要長期就醫,原本的薪水用來應付生活突然很吃力。這是因為在自己有能力時,「忘記」替父母親存款,以至於需要的時候拿不出錢來。

 切記,你現在不存,以後就沒有。

 很多年輕上班族將自己的薪水一部分交給父母親。這在準中年人的看法裡頗不以為然。事實上,準中年人已經看太多理財智商根本為零的上個世代長輩,兒女把錢交給他們,他們最後也是敗給了股市。與其將薪水交給理財智商為零的長輩,還不如幫他們存起來以後當醫藥費。

 準中年人也將這個概念教育他自己的父母親。有時候長輩來跟他要錢想投入股市,他就會從這個「父母親未來醫藥費存款」中提款出來給長輩,然後告誡他們,這是你們未來的醫藥費,你現在用掉以後就沒有了。如果有幸從股市全身而退,請記得把錢存回來!

 亞洲地區的父母親普遍有個壞習慣:把兒女當成財產來看。準中年人在滿18歲時,身分證就被父親拿去開人頭戶炒股票。這� b台灣是非常普遍的,很多年輕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身分證被父母親拿去幹什麼用。他在25歲時為此跟家人鬧了革命,把所有名下的人頭戶全數關閉。

 幸好他在25歲做了這個事,否則他在30歲的境遇恐怕不這麼輕鬆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很遺憾,學校為什麼不教?)

---把信用卡當成現金來用,今天刷一萬明天就去還一萬,不要等帳單來才還。如果沒有把握做到就別用,因為你會掌握不住自己的現金流。

---銀行喜歡借錢給有錢人,越缺錢的人越借不到。請讓自己變成不需要借錢的人,讓銀行愛死你,這樣你就可以用越低的利息借錢。

---普通上班族的薪水一定要提撥出兩份存款,一份給自己,一份給未來的父母親(醫藥費)。你現在不存,以後就沒有。

---財務獨立,從切割自己的財務與家人的財務開始。你的錢不是不給父母親,而是幫他們存起來,因為他們根本不會理財。

數位經營者第363講:學校沒教的理債觀念(二)不要借錢還債

2004年,年輕人已經過著暗無天日的償債生活兩年,眼看著再熬三年就可以解脫了。而大環境也在改變著,銀行的貸款利率隨著政府的政策持續下調。某天,年輕人接到一通電話,是母親打來的,說是透過朋友介紹,某銀行的襄理可以用更便宜的利率幫年輕人辦理代償。
 所謂的代償,就是跟甲銀行借錢去還乙銀行的錢。由於年輕人在2002年時跟五家銀行貸款的利率比較高,而2004年貸款的利率比較低,所以這個銀行襄理想要說服年輕人,跟他們銀行借錢吧,借出來利息低的錢,去償還當年利息高的貸款所剩下未償還的三年餘額。

◎代償比較划算嗎?

 當時,年輕人在跳槽後的新電信公司工作,負責通話費率的計算。由於日常接觸到大量的成本利潤結構資料(他甚至用Excel自己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財務模型,把各種參數套進去就可以算出行銷費用的成本結構),對於財務的觀念也日漸清晰。

 代償比較划算嗎?年輕人半信半疑,以前借的錢利息高,所以現在借利息低的錢去還,好像有道理。然而,當年借的是五年貸款,再三年,也就是07年就還完。現在借新的五年貸款,雖說把以前的舊債還清了,但新債要到09年才還完,這,前後總計相當於七年貸款。

 五年貸款!七年貸款!年輕人想起當初貸款時看過代辦公司提供的利率表,印象中記得七年貸款的利率比五年低。如果記憶正確,那現在借新貸款去還舊貸款,就相當於當初一開始就借七年代款一樣,利息低是很應該的!很正常的!並無任何優惠可言!

 2004年的年輕人已經不一樣了,他有工具,有概念。為了求證,他很快用Excel算出在下列條件下,哪一種方式是最划算的:

 條件一:不借新貸款,剩下三年以9%~13%的高利率持續還舊貸款。
 條件二:借新貸款,還舊貸款,利息低至6%,借期為五年。
 條件三:借新貸款,還舊貸款,但只借三年,但利息會比借五年高。

◎不要借錢還債

 年輕人很快的得出一個結論。借新貸款去還舊貸款的人是傻子!優惠並不明顯,只是徒然幫銀行創造銷售業績罷了!上述三個條件下,只有老老實實採用《條件一》按照原訂計畫把錢還完才是最聰明的。這個事實震撼了年輕人,因為他第一次搞懂了利率的把戲是怎麼回事。

 只有一個情況是對年輕人最有利的,就是依照《條件三》只借三年新貸款去還舊貸款,但是新貸款的利率要比照《條件二》,這才是真正的划算。然而,銀行何其聰明,這麼對貸� 琱H優惠的條件是不會存在的,年輕人跟銀行襄理在電話中確認了這個事實。

 他們相約見面。年輕人把預先準備好的Excel表格印出來,攤在銀行襄理面前逐一解釋為何他們的貸款方案不夠優惠。襄理很有風度的微笑,然而卻無法反駁精確的數字,他知道這個生意做不成了。會後,他問年輕人:這張表格可以給我嗎?年輕人攤攤手,把表格送了他。

 借錢還債是划算的嗎?一定要先算過!

 在解決上述難題後,年輕人又遇到新誘惑。兩年的償還讓他的手頭比較寬裕,每個月還能存錢。他打算把餘錢累積起來,例如到20萬台幣,就拿去清償當初借款的五家銀行其中一家的全部貸款。只要一口氣解決一家,每個月的現金流就多出來了,這是正確的理債方法。

 然而,在清償之前,錢也只是存在銀行裡生利息。要不要拿去投資?

◎不要借錢投資

 買股票嗎?台灣的股票市場實在看不懂。買基金嗎?聽說要做長線投資?還是買外匯?完全沒概念。然而,不論怎麼樣的投資都有人賺錢有人虧錢。關鍵是,年輕人虧得起嗎?這些錢是他累積起來要還債的,如果他把這些錢拿去做投資,其實就相當於借錢投資了。

 最終,年輕人選擇了繼續把錢放在銀� 獢A依原訂計畫累積到足夠清償某家銀行的貸款時,再把錢動用出來還債。每還掉一筆,每個月的現金流就會增加。投資,會有賺有虧,而他知道他虧不起。年輕人再度學習到,借錢投資是愚蠢的,只有使用閒錢投資的人才是聰明的。

 因而,有債要先還,而不是有一點錢就去搞投資!

 從2004年開始,五家銀行的貸款逐一被解決。很幸運的年輕人在這幾年當中沒有缺手斷腳失掉他的工作。然而,情況還是很窘困的。當他2006年砸鍋賣鐵到大陸去工作的時候,在第一個月薪水還沒領到的青黃不接的情況下,居然是靠著信用卡預借現金撐過的。

 年輕人是幸運的。他在銀行工作的朋友事後告訴他,大部分人在借了超額貸款後,遇到現金斷流就開始動用信用卡預借現金,接下去辦越來越多信用卡應付資金周轉問題,最後變成卡奴乃至萬劫不復。動用信用卡預借現金應付貸款,那不就是等於借錢還債?萬萬不可呀!

 回首2002年9月份所做的那個財務決定,年輕人簡直就是在玩火!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很遺憾,學校為什麼不教?)

---不要借錢還債。借來的新貸款或許可舒緩現金流壓力,但只是把問題往後丟而已。如果你的現金流正常,沒事不要借新款。

---不要借錢投資。借5%利息的錢去投資預估收益會有15%的標的就是財務槓桿。要一輩子冒險成功是很難的,而失敗只要一次就夠了。

---有債要先還。手上有餘錢就心癢難耐,期待透過投資賺更多。事實上唯有先拿去還債才是正途,長期會解決你現金流的問題。

---理債或理財的關鍵:關注現金流!理債的方式要朝向增大你的現金流的方向走,理財也是一樣,要買入能夠增大現金流的資產。

數位經營者第362講:學校沒教的理債觀念(一)關注在現金流

2002年,一個年輕人剛滿30歲。9月份,他簽下人生中的第一筆貸款:240萬台幣,分別給當時的女友和家人使用。10月份旋即從台灣某知名上市電信公司離職,投入另一家初創電信公司,開始了他之後五年內月領10萬台幣薪水但是窮苦與酸楚異常的生活。
 本系列文章,是要講述一個理財智商為零的年輕人,如何為他懵懂無知的財務決定付出重大代價。雖然,這些經歷比不上那些負債上億最後神奇翻身的名人,但是相信這些經歷更加貼近市井小民的生活。也因為這240萬的負債,他終於弄明白,人生的路應該怎麼走。

◎這樣負擔不會很重嗎?

 通常,在台灣一個普通人的個人信用貸款大約可以到80萬台幣(實際額度由銀行最終核定)。而不管是跟幾家銀行貸款,所有貸款加起來很難超過這個額度。為了控制風險,當你跟銀行貸款時,銀行會透過聯合徵信中心調查你在其他銀行的貸款情況。所以說,要超過很難。

 然而年輕人卻一口氣跟五家銀行貸款總計240萬。除了因為在上市電信公司工作因此銀行願意給比較多之外,也因為找了坊間的理財顧問公司代辦。代辦公司據說有通天本領可搞定一切,然而事後想起,也不過就是上網搜尋一下就放心的委託人家� h辦,其實真傻也真危險。

 在代辦公司S小姐陪同下,一天內跑完五家銀行辦手續。S小姐儘管代表著代辦公司的利益,還是好心的問:這樣負擔不會很重嗎?年輕人得意的笑了:我算過嘿,每個月還貸款加上日常開銷還能存點小錢。存的錢累積到一個程度,可以再投入還款,可以縮短負債的時間。

 這五筆貸款的利率、金額及還款年限各不同(五到七年),年輕人擬好計畫要先把利率高金額小的優先還掉。如果不出意外大概四年就可以全部還完。這樣的財務規劃讓年輕人徹底的變成月光族,然而此時的他卻還沒有辦法想那麼多。而他最後總計花了五年才全部清償完畢。

◎地平線以下的人生

 接下去有個大問題。年輕人的年收入大約是120萬台幣。但是由於公司都是年終獎金發6個月以上的,所以其實平日的薪水沒有那麼高。換言之,120萬裡面有好大一部分是到了年底才能拿到。雖然電信公司年終獎金都是會發的,但是,這樣子每個月的開銷會成問題。

 年輕人雖然理財智商很低,但卻也隱約感覺出,現金流的重要性。如果每個月的還款不能從每個月的薪水支應,那最後勢必造成要去借新的貸款來應付,還要再付新貸款的利息錢,這完全是不對的。因此,寧� i去找一份月薪比較高但是年終獎金發比較少的工作才對。

 就這樣,貸款下來之後一個月,年輕人順勢跳槽了。新工作的年薪增加了一些,年終獎金也少了,但月薪達到9萬台幣,足夠他應付每個月的開銷,更何況後來逐年加薪到10萬。然而,這個看似完美的理債計畫,執行一年後年輕人就開始陷入了地獄般的心情當中。

 每個月發薪水的那一天是年輕人最痛苦的一天,因為一天之內薪水馬上一半不見。剩下的一半再付掉台北市房租,其餘的錢僅夠生活,有時甚至沒有餘錢可以存款。他覺得自己窮困極了,一想到未來還有好多年,就覺得自己的人生在地平線以下,不知何時才能爬到一樓來。

◎複利,資本主義最有威力的武器

 年輕人突然意識到,理財的關鍵在於管理風險。然而此刻的他,風險卻是巨大無比。他能保證五年內一直有工作嗎?他能保證哪一天出門不被車撞嗎?不需要重大傷亡,只要一點小傷讓他兩星期不能工作,他的現金流就斷了,之後會兵敗如山倒…。他生活在深深的恐懼中。

 年輕人把希望寄託在保險。風險需要管理,因此在他的負債生涯中,保險的錢從沒中斷。他知道,萬一出事了沒人能救。然而年輕人的工作選擇權依然受到限制。 � L一直計畫到大陸發展,只是到新地方工作更沒保障,而他甚至承擔不起一個月沒工作。大陸計畫,也就擱淺了。

 他努力的翻譯書籍賺外快,想要有更多的現金。而當他把眼光放遠,卻看到了更可怕的事情。當年輕人的大學同學都已經在開始存下人生的第一個百萬時,年輕人的存款卻是負一百萬。當年輕人五年後終於把貸款還清的時候,他的資產是零,而他的同學已達數百萬。

 而當他的資產開始變成正數的時候,他的同學已經拿百萬現金開始投資。大家都知道,資本主義最有威力的武器在於複利。簡單來說,手上錢越多的人越容易累積財富。所以可以想像,現在年輕人跟同學的差距是一百萬,10年後甚至20年後的差距,不會只有一百萬。

 年輕人捶胸頓足,當年拍胸脯以為擔得起,其實什麼都擔不起。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很遺憾,學校為什麼不教?)

--- 任何個人財務決定都應該以10年以上的眼光來看待。你現在能負擔,不代表10年後你還行。因為,複利是資本主義最可怕的武器。

---「現金流」是企業經營所關注的焦點。然而,對於個人理財來說也是。找出可能讓你現金斷流的風險,管理它。保險,是可接受的。

---不要讓自己陷入現金流吃緊的窘境,永遠不要。現金斷流會引起骨牌效應,而這輩子可能只要一次現金流斷流就夠了,你就再起不能。

---貸款買房子讓個人陷入絕大風險中,讓小康家庭現金流吃緊。不確定買房究竟算買入資產還是負債,但買入負向的現金流則是肯定的。

專題:正面、負面、有趣面

◎編按:作者愛德華.狄波諾有思考大師之稱。他所創造的「水平思考」(lateral thinking)這名詞,如今收錄在牛津英文辭典裡。本文即節錄他的思考法。
 我曾經要求70位年輕聰明的成年人寫篇文章,內容是婚姻每五年就換約的合同。結果是,其中有67個人在文章的一開頭就表達他們的意見,然後用其餘的篇幅闡述理由以支持觀點。

 除了強化他們已經形成的看法,通篇都沒有著墨議題的探討。有時候,這就是一般要求書寫文章時該有的格式。就像我先前提過的,傳統思考的最大缺點就是想辦法支持已經形成的主張(得自於第一印象、青菜想想、偏見或因襲傳統),這是智力困境的主要陷阱之一,高智力的人更容易深陷其中。他們能夠輕而易舉地捍衛觀點,使得連花點時間探討整件事都顯得多餘。如果你知道你是對的,而且也能夠對其他人說明論證,又何必白費工夫探究這議題?

 簡單到不需要學習的思考工具

 PMI是個強而有力的思考工具,而且簡單到不需要學習—因為每個人都自認為早就在做了。我特別選擇好發音的字首縮寫,讓我們方便要求自己或其他人「來做個PMI練習吧」:

P代表「正面」(Plus)或有利點。
M代表「負面」(Minus)或不利點。
I代表「有趣面」(Interesting)或有趣點。

 PMI是個引導注意力的工具。在做PMI練習時,你要刻意先將注意力集中在有利點,接著轉到不利點,最後考量有趣點。這個練習要以非常審慎和有紀律的態度在兩三分鐘內完成。

 PMI是CoRT思考課程中最早被學校採用的,理由是除非吸收了PMI的一些觀念,否則其餘的60堂課根本是浪費時間。PMI有助於將心境調整成客觀和全面審視的心態,這一點我會在稍後解釋。

 有一次我應邀到澳洲雪梨,為一群教育專家示範CoRT思考課程。在開始上課前,我要求那30位男童(10~11歲)告訴我,只要他們乖乖上學,每個人一週都能拿到5澳元,這個主意他們覺得如何?他們全都愛死了這個構想,然後開始告訴我他們打算如何花用這些錢(買糖果、漫畫等等)。我於是解釋PMI方法,接著要求他們五人一組分組討論,針對這提案中的5澳元設想正面、負面和有趣面。三分鐘後,每個小組的發言人報告結論,出現了許多論點:

˙個頭大的男孩會痛打他們,把錢搶走。
˙爸媽就不會給禮物或給零用錢。
˙學校會提高營養午餐的價錢。
˙誰有權決定每個年齡層的學童該給多少?
˙這筆錢會引發爭吵和肢體衝突。
˙這些錢從哪來?
˙付給老師的薪水就少了。
˙學校就沒錢買迷你巴士了。

 在此練習的最後,我再問一次他們是否喜歡這主意。之前百分之百的孩童喜歡這構想,現在,顯然30個裡面有29個完全反轉看法,不再喜歡這個構想了。最值得留意的是,光是一項簡單的審視工具,而且還是學童自己操作,就能產生這樣的變化。我並沒有多加介入,而對這議題本身也從沒說過任何一句話。

 如果你想針對「所有的汽車都應該漆成黃色」這個議題做PMI練習,你的結論可能會像這樣:

◎正面
˙在路上比較顯眼
˙夜晚時比較容易看得見
˙省得你還得決定車子要漆成什麼顏色
˙節省等待汽車漆成你所要顏色的時間
˙汽車製造商會省事許多
˙經銷商可留較少的庫存
˙可能會消除車主「雄赳赳」的味道
˙汽車會回歸單純的交通工具本質
˙發生小擦撞時留在你車上的烤漆顏色相同

◎負面
˙無趣
˙難以辨識自己的車子
˙在停車場裡很難找到自己的車子
˙偷竊汽車變得容易
˙滿街的黃色汽車讓人眼睛疲乏
˙警察在追逐歹徒汽車時會有困難
˙意外事件的目擊者會更難辨別
˙選擇的自由受限
˙部分的油漆廠商會沒生意做

◎有趣面
˙看看是否會出現各種色調的黃應該很有意思
˙看看人們是否對安全因素有好評應該很有意思
˙看看人們對車子的態度是否有改變應該很有意思
˙看看是否出現不同顏色的邊飾應該很有意思
˙看看這構想是否可行應該很有意思
˙看看誰會支持這項提議應該很有意思

 完成這些步驟相當容易,難的是,即使一開始你的偏好就已經替你決定對該構想有什麼感覺,仍然得從一個方向到另一個方向地引導注意力。這種查看某個方向的「意願」正是其中的關鍵。過了這一關,接下來對智力的必然挑戰,就是盡可能發掘更多的正面、負面或有趣面。所以這當中有個轉變:聰明才智不再用來支持你的偏愛,而是用於探究議題。

 探究結束後,你的情緒和感覺可以用來決定事情。這中間的差別在於,情緒的運用是在議題探究之後而非之前,也因此避免了阻礙議題的探索。(本文摘自《在「沒有問題」裡找問題:思考大師狄波諾翻新你的思考力》,臉譜出版,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