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他每次買茶葉,老闆都會送他免費茶葉。半年後他才驚覺,不要錢的最貴…

文章轉自:

他每次買茶葉,老闆都會送他免費茶葉。半年後他才驚覺,不要錢的最貴…

他每次買茶葉,老闆都會送他免費茶葉。半年後他才驚覺,不要錢的最貴…
張三一直喜歡喝20塊錢的茶葉。新開茶店裏每次張三去買茶葉,老闆都送他半兩好茶。張三將好茶攢著待客。一天閑來無事泡壺好茶,竟喝上癮。喝完免費的好茶,張三便不願喝20塊的了。不管他買多貴的茶葉,老闆總送他半兩更好的。半年下來,張三花在茶葉上的錢是原來的十倍!
坐飛機的一個現象
觀察30到40這個年紀的旅客,頭等艙的旅客往往是在讀書,公務艙的旅客大多看雜誌用筆記本辦公,經濟艙則看報紙電影玩遊戲和聊天的較多。在機場,貴賓廳裏面的人大多在閱讀,而普通候機區全都在玩手機。那麼,到底是人的位置影響了行為呢,還是行為影響了位置呢?
奪取先機
商 人帶兩袋大蒜到某地,當地人沒見過大蒜,極為喜愛,於是贈商人兩袋金子。另一商人聽說,便帶兩袋大蔥去,當地人覺得大蔥更美味,金子不足表達感情,於是把 兩袋大蒜給了他。雖是故事,但生活往往如此,得先機者得金子,步後塵者就可能得大蒜!善於走自己的路,才可能走別人沒走過的路。
不許偷酒
某人買了一壇好酒,放在小院,第二天,酒少了1/5,便在酒桶上貼了不許偷酒四個字。第三天酒又少了2/5,又貼了偷酒者重罰。第四天,酒還是被偷,於是貼尿桶二字,看誰還喝。第五天他哭了。桶滿了……
故事還沒完,第六天,他再次在酒桶上貼了不許偷酒四字。那一天很多人都哭了。
他每次買茶葉,老闆都會送他免費茶葉。半年後他才驚覺,不要錢的最貴…
行銷策略
行銷策略就是賣「貪」和「怕」
1、對於富人來說:他們怕產品不安全、怕沒檔次、怕沒面子、怕沒別人好,請抓住這個心理推銷;
2、對於一般客戶來說:他們貪便宜、貪贈品、貪打折、貪比別人划算、貪省到了錢,請抓住這個這兩大心理推銷!
換位思考
一 富豪到華爾街銀行借5000元貸款,借期兩周,銀行貸款須有抵押,富豪用停在門口的勞斯萊斯做抵押。銀行職員將他的勞斯萊斯停在地下車庫裏,然後借給富豪 5000元,兩周後富豪來還錢,利息僅15元。銀行職員發現富豪帳上有幾百萬,問為啥還要借錢,富豪說:「15元兩周的停車場,在華爾街是永遠找不到 的。」
他每次買茶葉,老闆都會送他免費茶葉。半年後他才驚覺,不要錢的最貴…
成功只有兩點
一是做事成功,二是做人成功。
做人不成功,成功是暫時的;
做人成功,不成功也是暫時的。
要做事,先做人。
邱吉爾說,成功根本沒有秘訣,如果有的話,就只有兩個:一是堅持到底,永不放棄;二是當你想放棄的時候,請回過頭來再照著第一個秘訣去做。萬事只怕有心人。
保齡球效應
保 齡球投擲物件是10個瓶子,你如果每次砸倒9個瓶子,最終得分90分;而你如果每次能砸倒10個瓶子,最終得分240分。社會記分規則就是這樣:只要你比 別人稍微優秀一點,能再多堅持一會,就贏得更多機會。這種機會疊加就是人生效應的逐級放大,最終造成人與人之間巨大的落差。
冰淇淋哲學
賣冰淇淋必須從冬天開始,因為冬天顧客少,逼迫你降低成本改善服務。如果能在冬天中生存,就再也不會害怕夏天的競爭;同樣只有吃過苦才知道享受生活美好。想在順境中事業能蒸蒸日上,就必須在逆境中經過一番錘煉,這就是臺灣著名企業家王永慶提出的「冰淇淋哲學」。
覺得這篇文章有用的話,請按個讚並分享出去!祝大家賺大錢!

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

一個著名餐館面試題目:如果你的餐盤掉下來,你該怎麼辦? ( 道盡人生百態啊... )

轉自:CMoney投資網誌
如果你因為失去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將失去群星。—— 泰戈爾

先來回答一道著名的餐館的面試題目:

如果你的餐盤掉下來,你又無能為力挽救,那你該怎麼辦?


最佳答案就是:
用盡全力,把餐盤拋向離你最近的沒有人的方向。

這道題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如果你已經失去,那就讓自己的損失少一點。

如果這道題變成另一個方式問,你會怎麼回答呢?

如果一份工作、專業或者愛情,

已經確定不是你想要的,你該怎麼辦? 

最佳答案就是:
用盡全力,用最快的方式放棄。

顯然和我們的經驗不符,我們身邊滿是不願意放棄的人。我們不願意放棄明知道不適合的工作,因為“我們畢竟做了這麼久”;我們不願意放棄專業,因為害怕“四年白讀了”;我們也不願意放棄一份完全絕望的愛情,因為“我們在一起太久了”。

我們為什麼這樣熱衷於根據過去的投入,而不是未來價值來做決定?經濟學有一個專門的術語來解釋這種現象,叫做沉沒成本效應(Sunk Cost Effects)。

想像你今天晚上經過電影院,你決定進去花 50元隨便看一場電影。剛坐下來 15分鐘,你就發現這部電影無聊透頂,周圍的人不是打呼嚕就是在二人世界,你確定繼續看下去對你毫無價值。

現在請你做一個決定:
你是會繼續看完,還是會馬上離開?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

如果你已經確定電影毫無價值,最明智的選擇就是馬上離開。

因為當你進入電影院的瞬間,50 元已經損失了(沉沒成本)。至於你坐下來 15分鐘以後,如果你選擇離開,還可以節省一個半小時;如果你繼續坐下來,你會繼續浪費接下來的一個半小時,這個叫做追加成本。

沉沒成本其實就是已經損失的成本,為了這個損失而追加成本,最後只會頭破血流。

已經投入並且損失的價值,會造成我們對未來投入的判斷。這就是沉沒成本模式。



由於害怕損失,所以繼續投入,

到最後面損失更大。

這是我們常常犯的錯誤,沉沒成本模式。
見過身旁許多男女朋友,熱情消耗殆盡,卻還堅持在一起,最常見的理由就是:“雖然已經確定不喜歡他了,但是一想到這麼多年的戀情,還是覺得捨不得白白浪費。”

既然已經確定不喜歡,

那這段感情對於未來的生活的價值等於零!

但由於“捨不得”,於是大家決定在一起,浪費更多的青春,繼續噁心自己。

其實此時分開的未來價值,遠遠高於留在一起的價值。

越是自尊心強,或者越是由於“自卑而自大”的人,他們的沉沒成本模式越嚴重,因為他們總希望證明自己是對的,沒有走彎路。

害怕失去的人,

損失最大、最痛的人最容易死。

買衣服只因為逛了很久的街。結婚只因為談了太久的戀愛。學鋼琴只是因為買了鋼琴。繼續工作只是因為幹了很久。

你有沒有這樣的購物經驗?當你走過商場,看到裡面“直降300元!最後一天!”的牌子,你的內心是不是有一個聲音在小聲說:注意今天不買,損失300元!結果你一激動花了 1000元買下這件衣服,卻發現自己損失更多...

你其實不太喜歡這件衣服,你穿兩次就不穿了,而你衣櫃裡面因為害怕吃虧而買回來的衣服,已經遠遠超過因為喜歡買回來的衣服。
由於害怕損失 300元,
結果你損失了 1000元。


(圖片來源)

大學的時候,我曾經很喜歡玩星際爭霸。聽過一個故事,有一個兄弟非常入迷,戰術和微操都很好,但是總在關鍵的時刻輸掉。後來遇到高人指點,高人看了一盤說你太害怕損失了,
少一個兵就往回退,別人就趁機追擊,你也沒有時間造新的兵。

你總糾葛少死的幾個小兵,所以打不好。此人大悟,終成高手。
故事的結論是:

害怕損失也許會讓你當下少輸幾個,

但是很容易全盤皆輸。

人生缺少規劃,花錢也浪費青春

遇到過一個學生,她說自己很早就接觸了職業規劃,也看了很多很多相關的書,關注新精英也很久了,但是就是沒有行動,一直到現在實在是遇到瓶頸才來。我問她為什麼?她說一直害怕太浪費時間,另外也覺得有點貴。我與她都是好怕損失時間和金錢的人。但是由於缺少規劃,她已經花了 2 萬多讀了與未來毫無關係的培訓書,而且浪費了 3 年時間了。這算不算是更大的損失?

還有人花了家裡 100多萬出去讀書,回來卻還是一頭霧水,這又算不算是更大的損失?

你有沒有這樣的生活體驗?為了隱瞞一件小事情,而撒了一個小謊。然後為了不讓自己的小謊言被揭穿,於是繼續撒了一個更大的謊來彌補,最後你終於無法收拾,一敗塗地。

所以千萬不要為了一個謊言,而再說一個謊言。

哀歎是不是一種沉沒成本?無比懷念上一個戀人是不是沉沒成本?面子是不是一種沉沒成本?抱怨過去是不是一種沉沒成本?

現在的工業社會深諳這種損失的小心理,所以他們發明出來超市這樣的購買方式。原本你需要從貨架上面拿下來,然後付錢,這個時候你會感覺到損失。 但是今天在超市裡,你只需要從貨架拿下來,然後丟到車裡,在結帳台,你拿出一張信用卡刷一下你幾乎感覺不到什麼損失。一直到月底的時候,你才發現,超支了!

銀行還繼續不懷好意地說,不要緊,你可以以後再還...貸款危機就產生於害怕損失的心理。

損失從來不會讓你安全,

只會讓害怕損失的你更加損失。

西方傳說中的吸血鬼,貌美英俊,在吸血的同時,會向你的血液注入讓你感到快樂的毒素。
你甚至會在被吸血的時候有一種快樂安詳感,這讓你無力反抗,最後慢慢被抽幹為一副軀殼。沉沒成本模式就是你頭腦中的吸血鬼,

為了不要面對小小的損失,你會面臨更大的損害。

簡單來說:怕痛容易死。 

我們都知道:
Don't cry over spilled milk,
別為了打翻的牛奶哭泣。
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為了打翻的牛奶哭泣的人?人對損失的感受比獲得的感受強烈 4 倍。
嘗試在內心裡體會一下,如果我借你 100塊,還你 102元的快樂;和我借你 100塊,只還你98塊的噁心感。在同樣的刺激下,人們總對失去有過高的判斷。

我們總是害怕損失,而忘記我們可以獲得更多。 

如果勇於承受這些損失,我們便有機會把我們的生命投向無限資源的未來,找到更好的途徑來彌補這些損失。

印度詩人泰戈爾(Tagore)在他的詩中寫到:
If you shed tears when you miss the Sun,you also miss the stars.

如果你為失去太陽而哭泣,你也將失去群星。

有效的做法,就是在失去太陽的時候,主動地去擁抱星星,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2015年12月6日 星期日

生意就該 這樣做!一個 食堂小老闆,竟給教授上了一堂 MBA 課!(學到真是賺到阿~)

轉自:生意就該 這樣做!一個 食堂小老闆,竟給教授上了一堂 MBA 課!
 

(圖片來源)

經營食堂應該是最簡單的小生意,

假設你是食堂的小老闆,怎樣才能有效防範食堂採購中的貪污問題?

這可是一道考管理者的綜合題,因為任何商品的標準都不如糧油青菜油鹽醬醋雞鴨魚肉 複雜;任何商品質量都不如每天需要變換口味的飯菜難以衡量;任何產品的價格都不如員工頓頓吃的東西敏感。不信你試試看,你能管好一個食堂嗎?

趕緊接著看下去...

食堂管理難題

採購是件麻煩事,人人都可能貪汙

有人可能說,如果我是食堂的老闆,食堂採購就是我管理的重點。 必要的話,可以採取如下措施:
“我、我老婆或者我的親信親自去買。”


(圖片來源)
可是這樣一來你不就成個體戶了嗎?你的食堂公司還能做大嗎?如果再有第二個、第三個食堂你怎麼管?再說了,別以為親信就不會騙你的,人是這個世界上最高級,也是最易變的動物。在缺乏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你老婆都會藏私房錢。一個深圳制衣廠老闆自嘲地跟我說:“自從我丈母娘管了食堂後,我小姨子和小舅子家裡就從來不買菜了。”

僅靠親情管企業是不行的。


(圖片來源)

派人監督?成本划得來嗎? 

“那我就派兩個人去買,一個買,一個監督。” 
可是管過企業的都知道,在現金交易,無發票,並且質量和價錢每天變化的菜市場中,採購者抵禦誘惑的能力很差,靠人盯人不可靠的,因為兩個人可以很快達成攻守同盟。我見過有的公司甚至還用三個人去買菜,兩人負責買,一個人複秤。結果怎麼樣?除了整天吵架之外,仍然不解決問題。更關鍵的是:千萬別忘了,你經營的可不是什麼暴利生意,一個人能幹的活,三個人幹,你的飯菜成本怎麼能壓下來?


(圖片來源)

“那我就採取輪班制,每次去買的兩個人都不同。”
一看你就是不懂食堂生意。千萬別小看油鹽醬醋青菜土豆雞鴨魚肉這些人人都知道的東西,它們的採購可是很專業的活,不信你問你老婆和媽媽。一個不懂菜市行情的人往往會讓小販騙秤和欺價。如果你為了防止貪污,買的東西質次價高,你的食堂生意還有競爭力嗎?

“那就採購的人固定,監督的人輪換。”
 可是一個不懂行的人怎麼可以有效監督一個天天採購的人?他可以非常容易地同供應商表演完美的雙簧,讓監督的人成為聾子耳朵。不僅如此,犯罪心理學證明:監督越嚴厲,人的犯罪心理越強,監獄就是最好的證明。
採購者每天被不同的人盯著,這對採購者實際上是雙重人格侮辱,因為它的假設是:
一、你不僅會貪污;
二、你還會拉別人下水一起貪污。
如果你被這樣假設了,不貪污都對不起自己了!
還談什麼發揮主觀能動性,同小販鬥智鬥勇買便宜的青菜茄子豬肉粉條?

實務的經驗比學術更能管理!



別忘了,外行不能管內行 

“那我就公開招標選總供應商。”
這又是外行話。的確一些大餐館或飯店對飲料煙酒和糧油等商品採購用總供應商獨家採購制度。這是因為這些商品是標準產品,而青菜土豆雞鴨魚肉是非標準產品,質量和價錢每天都可能變,你怎麼制訂標書?誰能預測,8 月豬肉上漲 10%,9 月山東黃瓜大豐收每斤只賣 1 角?因此,即使你有總供應商,還是要有人知道行情,因為這些青菜副食可是你食堂成本的大頭。

看到此,我估計很多人開始納悶:這麼簡單個食堂生意,管理竟然如此複雜?! 這就對了,因為你是外行。如果一個真正管過食堂,而且成功管理過食堂的人,這個問題對她(他)就是小事一樁了。這就是管理永遠具體的道理——外行不能管內行。


開源節流

與食堂老闆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碰到一位真正管理過食堂的老闆,他的一席話讓我茅塞頓開。

我問他:“你的食堂採購由誰負責?”

他說:“看買什麼。需要每天買的青菜副食由大師傅負責,不需要天天買的糧油醬味招標採購,清潔用品等雜項由食堂經理買,爐灶器具鍋碗瓢盆等固定資產(他的定義)由我親自負責。”

我又問:“大師傅去買菜有人監督嗎?”

“沒有,我們只監督買回來的東西是不是短斤少兩,因為很多東西是大師傅去市場訂,供應商給送;送來的東西由廚房小工複秤記錄。”他說。

“不怕大師傅吃回扣嗎?”我問。

他說:“不怕。這個食堂是物業公司的,每人每天只是 7 元錢的伙食定額,扣掉主食和其他費用,每人每天副食只有 4 元錢。大師傅要用 4 元錢,買回能做四菜一湯的材料已很不容易了,哪裡還有吃回扣的縫兒?

另外,我自己偶爾也逛菜市場,市價比較清楚。

再說,他能不能吃回扣,根本不是我管理的重點。”

嘿。我覺得很奇怪,問:“為什麼?”


(圖片來源)

做生意先講開源,後講節流

 小老闆說:“我做生意先講開源,後講節流。因為一個生意得先有營業額,後才能有利潤。

我的重點是如何讓吃飯的人滿意 !

他們滿意了,他們公司才能給我續約。他們滿意了,我同公司談伙食承包費、水電費和客人招待費才容易。”

“怎麼才能讓他們滿意?”我繼續問。

“這些保安都是從農村來的小夥子,肚量大得很,要讓他們滿意首先得保證他們能吃飽。
可是每人每天就這麼點伙食費,怎麼才能讓他們吃飽?

因此,必須精打細算。比如,不要買剛下來的新鮮菜、不要買質量好的菜,儘量買過季菜、處理菜;不要買活魚,要買死魚;不要買裡脊肉,要買肥肉...買這些東西可不是一般人能買的,必須是做菜的大師傅。

大師傅在菜攤看到便宜菜和肉時,腦袋裡馬上就能想像做什麼菜,因此在討價還價時,他可以立即作決定。否則買菜一個人,做菜一個人,天天得吵架。”

“做餐館的人哪個不知道,凡是有人投訴飯菜質量,大師傅一定會先找原材料質量不好的原因。所以我必須把這個權力交給大師傅,讓他能像我媽媽那輩子的人一樣,會過窮日子,
用一點點的錢變著法讓一家人盡可能吃好。可是大師傅不是我媽,得鼓勵他才行。 怎麼鼓勵?食堂就餐者每個月對飯菜質量有評分,評分越高,大師傅獎金就越高。”


(圖片來源)

目標管理:將軍趕路,不追小兔

你要分析,用餐者對什麼最在意

我靠在沙發上的身子不由自主地直了起來,這個不修邊幅的小老闆開始讓我肅然起敬。

我繼續請教:“可是我的經驗是:吃飯的人個個都是陳世美,新廚師做的飯菜,剛開始都挺好吃,可是吃著吃著就煩了,評分也就低了。”

“那你要分析,用餐者對什麼最在意?這個食堂吃飯的小夥子們對飯菜不滿意,主要是分量上。 我剛接手這個食堂時是,他們半自助餐。可是你知道的,凡是吃自助餐的人,都是眼大肚子小;儘量多要,吃不了,不是硬撐,就是偷著倒。 食堂員工怕後邊的人不夠,就儘量少給,結果總吵架。做食堂的人都知道,合餐一定比分餐省;可是分餐衛生,方便和時髦,所以一般公司食堂大都採用分餐。”

“可是你得看你的食客是什麼人?如果都是白領當然要分餐了,人得先吃飽後吃好。於是,我終於說服物業公司把分餐制改成合餐制。我的條件他們不能拒絕,八人一桌、四菜一湯、公筷分菜、湊齊再吃。結果滿意度一下子上升 10 個百分點。”

“不僅如此,要想少花錢吃飽飯,只有一招——多吃飯少吃菜。我和大師傅在制定菜式時就想方設法,讓中午和晚間每頓飯都必須有一個口味重,能下飯的菜。比如:梅菜扣肉、紅燒魚、醃菜炒大腸、麻婆豆腐等。做這些菜必須多放油、鹽、醬油、味精、調料,所以原材料也就不用很新鮮的,要知道死魚比活魚價錢差一半。”

“你看這才是我抓的重點。這個公司換過 3 個食堂外包,我們是最滿意的。現在他們總經理也經常在食堂吃飯了,這幾個月物價高漲,他還主動問我需不需要加錢。”

我目不轉睛地看著他,心想:管理者都懂目標管理,可是幾個目標一打架,往往就把大目標忘了——很多企業為了防止吃回扣,把員工的積極性也搞沒了。這個小老闆顯然是個能將軍趕路,不追小兔的高手。


(圖片來源)

管理客戶期望

食堂故意放一天假,這樣客人才知我們的好!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小老闆見我真心請教,很有些自豪,繼續說:“做餐飲的人其實不怕投訴,因為顧客投訴的
都是一些能看得見的毛病,這些毛病都好改,難就難在食客的口味上。黃老師,你說得對,經常吃這幾個菜誰都煩了。這就是為什麼餐館不斷換廚師和推新菜式的原因。”

“可是我們做食堂比較慘,因為大部分員工沒選擇,只能在這裡吃。於是他們往往把對飯菜的厭煩透過別的事情爆發出來,比如飯菜質量問題和服務態度不好。 其實,每個人都有家,媽媽也就能做那幾樣菜,你怎麼不煩?在外面跑來跑去,回到家一吃,還是媽媽做的飯菜可口。”

“所以我做食堂跟別人不一樣,別人都希望職工每天都來食堂吃飯,因為多吃一天,做食堂的人就多賺一天錢。 我承包任何公司食堂,我都要求公司同意食堂每星期關一天,因為我的員工也要休息。其實真正的原因是,我要讓那些整天在食堂吃飯的員工自己做一做,或者到外面飯館換換口味,對比一下價錢,這樣他們就知道我的飯菜物有所值。我有 100% 把握,他們用 7 元錢在任何地方,包括自己做,絕不可能比在我這裡吃得好。”

我真的遇到高人了,不知哪個管理大師說的:“營銷的第一準則是管理客戶期望,而不是僅僅滿足客戶。”看來這個只有中學文化的小老闆是個無師自通的大師。


(圖片來源)

順應人性和自然規律

管不來的事,就不能硬管

 我繼續問:“很多食堂採購都讓老闆費腦筋,往往用很多方法去控制。他們的擔心也是有道理的,每個人的菜金再低,幾百人加到一起,一年下來細水長流也是一筆不小的數。你為什麼對你的大師傅那麼信任,他是你的親戚嗎?”

小老闆笑了:“我在深圳經營四個食堂,我哪裡來那麼多能做飯的親戚?其實菜市場採購吃回扣的事,都是那些公司自己辦食堂的人做的事,為什麼?管食堂的人不懂行,再加上管食堂的人往往是什麼行政部經理,他們還有很多別的事要管,不可能在食堂上下那麼多工夫。”

這些大公司以為靠什麼鬼複雜的程序、制度和人盯人監督就能解決回扣問題,那是瞎掰。
 同樣是菜心,有的是今天剛從地裡摘的;有的是前天摘的,淋上水都是新鮮的,你怎麼監督? 一副豬內臟上午賣 30 元錢,到晚間 5 點以後就 10 元錢了。如果採購的人想給你省錢,
他會跟攤主說,有剩下來的內臟給我送來;如果他照章辦事或心情不順,你就要花 30 元。
再說了,逢年過節供應商送他一條煙,下來的新鮮水果送他一簍,這些事你能管得住嗎?
更關鍵的是你需要管嗎?”

所以管不來的事,就不能硬管;要換著方式管才行。我能管的是每人 4 元錢的菜金,你給我做出讓吃飯人滿意的四菜一湯;如果在這個前提下,你還能吃到回扣,那就是你的本事;如果你真有這個本事,你小子就不需要當大師傅了,你可以當食堂老闆了。 為什麼,因為你能管好大師傅。”

大多數人只知道“治大國如烹小鮮”,而不知道這只是半句話,其實老子的意思是:管理者如果能順應人性和自然規律,治大國就如炒一碟小菜那樣容易了。這個小老闆顯然是知道老子整句話的人。


(圖片來源)


讓所有人都有點小權

盡可能不誘人犯罪

 我又問:“糧油醬味不是也會影響飯菜質量嘛,為什麼不歸大師傅一起採購?”

小老闆狡黠地看了我一眼,說:“這就是我的特殊管理方法。別的公司採購都統一,我就要分散。我認為一個人過手的金額越少,貪污的可能性也越小,不信你看那些大貪污犯都是權力大的人。為什麼?過手金額太大,掉一點小渣對人誘惑就很大。我不知道為什麼有些公司非要把所有東西都集中起來採購?不僅如此,其實很多東西,買的人不如用的人懂行。”

“所以我把採購權分開。把需要採購的東西,首先按性質分。是標準產品不管金額大小,能招標的就不獨立採購,比如:糧油招投標,鹽味精醬油醋這些東西雖然金額小,也招投標。這叫什麼?盡可能不誘人犯罪。現在買十瓶啤酒都可以講價,所以要盡可能把漏洞堵上。不能投標採購的,比如副食青菜,不論金額多大,要直接交給最懂行的大師傅。”

“為什麼?除了上面說的原因,我現在經營四個食堂,最高的伙食標準是每人每天 20 元,最低是 7 元,它們用的原材料都不一樣,放到一起採購只能顧此失彼。掃把抹布員工制服這些雜品由每個食堂經理購買。這樣人人負責一部分,不僅能買到最合適的東西,每人買的品種少、金額小,稍稍吃點差價,就容易暴露出來,比如:別的食堂拖把 5 元錢,你買的拖把 10 元錢,你能不心虛嗎?”


(圖片來源)

別人怎麼管

都不如自己管自己。

 “人這種東西,別人怎麼管都不如自己管自己。我這樣做還有一個原因,誰都知道買東西是個好活,被人家敬煙敬酒還請吃飯,還有可能拿回扣。可是好事就要盡可能大家都有份,不能我整天煙薰火燎,你整天在外面風光,否則就會引起嫉妒和流言蜚語。如果把權力分散開來,大家都可以沾光還可以互相監督。當然我也不是為了分散而分散,該集中的我還是要集中,比如:我把糧油醬味的招標權下放到一個食堂經理那裡,由他代替其他五間食堂採購。當然招標是輪流坐莊,下一年由另外一個食堂的經理負責。”

別人的老闆都說:員工都想少幹活多拿錢。我看不是,我覺得員工是想少幹不好的活,比如洗菜擦地這些髒活和累活。如果讓洗菜的小工監督過秤,不給他們錢都高興幹。為什麼?不僅能到廚房外面涼快涼快,喘口氣抽口煙,掌握秤桿子還能受到別人尊敬呀。他不僅需要複秤,還要記錄;短秤了,還要找大師傅對證。是人,哪個不想有點權力?所以我的原則就是讓所有人都有點小權。”

“人有權無責、有權無法都容易亂來。洗菜小工抽別人幾根煙是小事,上萬斤米麵的採購就容易出大事。所以我雖然把米麵的招標權力交給食堂經理,但是招標必須按我制定的方法招。我們的招標結果事先任何人,包括評標者都不可能知道。因為我們做的是吃的生意,入嘴的東西不能只鬥價錢低,否則鬥來鬥去,什麼毒米就混進來了。

因此我的招標方法永遠是:
第一,至少有四家無關聯的供應商投標;
第二,必須有一家新的供應商;
第三,中標者是最接近四家平均價錢的投標者。

任何人違反這個規則,就等於犯了法,你必須要交代清楚。”


(圖片來源)

老闆越說越興奮,我也越來越覺得他很神。
我問他:“你以前做什麼的?你這些招都是自己想出來的?”

他說:“我今年 45 了,年輕時打工,打來打去也打不出頭,就自己做生意,沒有大本錢,
就在工廠區開了間小飯館,結果就開成了食堂。我都是在過程中悟出來的,控制吃回扣,靠人管人不管用;要從源頭控制;

要把大權化成小權控制;要用規則法律控制;要讓人自己控制自己。”

離職時,應該說實話嗎?

轉自:離職時,應該說實話嗎?
前陣子接受平面媒體的採訪,主題和離職有關。因此談到了一個問題:「員工到底應不應該把真正的離職原因告訴主管?」
我想了半天,最後擠出來的答案是:「到了要離職的地步,才告訴公司自己決定離職的主要原因,我比較好奇,到底你希望得到什麼?
每一個職位的工作內容都不盡相同,以HR來說,工作比較難有明確的績效好壞或是對錯,很多人力資源管理的措施,老闆支持就是對的、老闆不支持就是錯的。或者,應該用另外一種方法來描述:我的工作建立在老闆對我的信任之上。所以面對離職,我自己堅守的原則是,絕對不輕易地提出離職、一旦提出離職就絕對不接受慰留。
當然,這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但是這些年的見聞教會我,若對工作內容有問題就談工作內容、對升遷有期望就談升遷、對薪水有意見就談薪水,不需要把離職拿來當作談判的工具,如此一來,職場的問題或許能簡化一些。
一個我在很多年前就分享過的真實故事是這樣說的:某位前輩在A公司任職,薪資福利不差、對工作也算滿意。有一天他接到獵人頭顧問代表B公司前來挖角的電話,他沒有真的想要換工作,就順口開了個價格,大抵上是比自己的年薪再多100萬。他想這個價碼應該會讓對方知難而退了,想不到不說也就算了,對方還真的欣然答應,他這才發現,原來自己的身價比自以為的還要高出許多。
他還是沒有打算離職,但也不想委屈自己,就去跟老闆提到B公司多出了100萬年薪來挖角的事情,然後告訴自己的老闆,如果公司願意多出50萬,他就留下來。
他在A公司的總經理和他談判了價格,最後答應加碼35萬,換取他留下來繼續工作。
過了不到半年,他在工作上不小心搞砸一個專案。每一個人都會犯錯,這其實是人之常情。他開始在公司裡聽到耳語,有其他主管在茶餘飯後的閒聊中,轉述總經理的抱怨,提到「早知道半年前就不要加他的薪水,讓他去B公司,我們今天也不會發生這個錯誤…」
沒多久,他就離開A公司了。
這個故事,我很幸運在年輕的時候就聽到,也一直謹記在心裡。如果我對薪水有問題,我可以直接和我的主管討論我的薪資,要麼他接受我的請求、要麼他不接受。如果他不接受而我決定離職,我需要在離職的時候還告訴他說,我是為了薪水而離職的嗎?如果我對於升遷有所期待,我也提出了期望,要麼我的主管同意會在可預見的將來升遷我到較高的職位上、要麼他提出各式各樣的理由來解釋為什麼還沒有輪到我。如果他最終否決我的期望而我因此決定離職,我再一次地告訴他我是為了別家公司提供更高的職位而離職的,究竟對這件事情有什麼幫助?
在我還是人資主任的某段時光,我曾和主管當面討論關於我的發展,他斬釘截鐵地認為,我再待三到四年才是來討論人資經理這個職位的時機,而且就算這樣也都還算是太早的。當時的我,對於這樣的評論並不服氣,更巧的是,就在那次討論的不久之後,就有願意提供我人資經理頭銜的公司向我招手。經過了面試,我最後決定離職前往該公司任職。你覺得,我應不應該告訴我的主管我正是為了更高的職位而離職?
這就是我說的:「當提出離職申請的時候,到底還希望公司改變些什麼?」
可能的理由有二個。其中一個是,你和你的主管交情不錯,或者公司過去待你真的不差,你雖然要離職了,還是希望可以提出一些建言,而這些意見可以讓公司變得更好。
很榮幸地,自己遇過一兩位(對,從我轄下離職的眾多部屬中其實也只有一兩位)部屬離職的時候,願意告訴我真心話。我不是完美的主管、也並非待在完美的公司裡,總是會有人願意出我出不起的高薪或頭銜挖角我的部屬、或者我的部屬現在馬上就可以找到一個更大的可以發揮的舞台、或是某些被我忽視的部屬其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員工願意在離職的時候說出真心話,確實是可以讓主管檢視一下某些環節是否有改善的可能,小至自己的管理風格、部門內的工作分配、作業流程,大到組織文化、公司的薪資福利競爭力,若能檢討並改善,將有助於提升公司或部門的工作條件,也可以有效降低未來可能繼續發生的離職率。亡羊補牢,講的就是這麼一回事。
很多營運績效很好的公司,甚至會有「畢業生聯誼會」這一類的組織,公司主動和離職員工保持一定的關係,從離職員工那邊可以聽到一些對公司有意義的建言。
問題是,你的主管或是你的公司,聽得進離職員工的建議,而且反省並檢討改進嗎?這就是我推測可能的另一個理由:你在提出離職建言以前,沒有真的想清楚。
我以前待過一家公司,董事長把每一個離職的主管當作公司的叛徒一樣看待,還特別交代人資要在這些人的個人基本資料上註記「永不錄用」。這真的太可笑,因為幾乎不會有任何離職主管還打算要回任,做這樣的註記大概只有自我安慰的功能。在我的職涯中也聽過不只一次,有離職員工坦白地告知自己的離職原因,主管不僅沒有反省或檢討,還急著為自己或公司的立場提出辯解,甚至最後雙方吵起來的。
從另外一個角度觀之,有沒有一種情況是,離職員工所提出的建言,其實並沒有太多參考價值?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我待過另外一家高科技公司,正好經歷了這家公司由盈轉虧的時期,公司幾乎完全阻擋不了優秀員工的離職潮。當時的我年紀輕輕,有一天決定告訴我的主管我心裡的疑問:「公司應該大幅加薪以留下優秀的員工,而不是讓人才不斷地流失到其他公司去。」我的主管沉吟了片刻以後回答我說:「如果你有一天找到更好的工作,我也會同樣祝福你。」
現在的我回想起這段往事,覺得自己當年真的無知得有點過分。確實,並不是所有由離職員工所提出來的建言都有正面幫助,這就像是顧客心聲一樣,也許並非所有顧客的意見都是對的,但並不代表公司應該漠視。就算離職員工所提的建言是出於誤解或是偏見,考慮到員工離職了以後可能繼續待在同一個產業裡、或者可能繼續是公司產品的忠實客戶,花一些時間和離職員工溝通並維繫關係其實仍然是有幫助的。
真正有趣的是,那些平時就願意花時間和部屬溝通彼此觀點的差異的主管,多半會變成那種部屬願意在離職的時候告訴你真心話的主管。而那些平常不願意聽部屬意見的主管,到了部屬要離職的時候,也不太可能會把離職員工的意見聽進去。所以如果你的主管平常就不太把你的意見當一回事,你為什麼覺得你的離職建言會得到他的傾聽?
現在讓我們回到最開始的問題:「到底應不應該把自己真正的離職原因告訴主管?」
要聽別人回答這個問題,你還不如先問自己:你的主管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是個虛心學習還是剛愎自用的人?他把部屬當成一個團隊的夥伴,或者他常常展現出高高在上的官威?他是心胸寬大還是經不起批評?
問完這些問題,你自己就已經知道答案了。

離職時,請為自己留下漂亮的身影

轉自:離職時,請為自己留下漂亮的身影
有位優秀的資深員工要離開他工作多年的公司,好員工離職對公司總是項損失,更何況是跟著公司一起從草創到成熟期的員工,擁有多方面的技術能力,聽說上層為了要慰留此位員工,給了張空白支票讓這位員工隨意開條件,只要可以配合與做得到的,公司都願意安排。
這位員工跟阿姐說,他不願意簽下這張空白支票,離職的起心動念非一朝一夕,那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草已然壓頂,該說的也都說了,因此也就沒甚麼可以讓他有繼續留下來的動力。即使如此,這位員工還是配合公司的要求,多留了一些時日,多做些職務的知識與技能移轉。

請為自己留下漂亮的身影

這位正值盛年的員工跟阿姐說,公司還在等他的回覆,但他去意已堅,只是不知道要如何跟主管說自己仍舊決定離職,雖然公司與主管還是想方設法的給了他一些不同的工作選項與機會。這位員工說在提出離職時,高層找他面談,他總會忍不住抱怨那位跟他工作共事上不愉快的某位同事;
現在想想這樣的說法,好像讓大家以為他的離職都是因為這位同事引起,其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自己也有自己的人生規畫,那個當下的不悅,剛好將種種歸咎於此位同事,不過如果還要再提工作上的不愉快,仍會說是那位同事讓他在工作上覺得無法再繼續忍受了。
阿姐見此員工去意已堅,也不想說甚麼慰留的話,阿姐說:「既然這樣,阿姐會祝福你的下一個人生規畫。但是可否請你下次跟主管提時,是否可以不要再抱怨那位讓你不開心的同事,是否請你用感恩的心感謝的話語,好好的謝謝主管長期對你的栽培與照顧,是否可以讓自己用正向的心念離開。」 
阿姐說:「這麼說,是給別人一個活路,也給自己一個退路。阿姐也希望你能在你即將離開公司的十幾個日子裡,是一位充滿正面能量的同仁。如果你在外面闖盪後,覺得這裡還是你最喜歡的場域,以你這樣的優秀員工,公司一定會伸開雙臂歡迎你的。 好的公司就是你職場的家,你職場的家永遠會是你最後的避風港;但前提是,你必須為自己留下活路與退路,不要在離開時將話說絕了。也因此停止抱怨開始感謝,來改變自己也改變別人對你負面離職原因的觀感。」

若無法離開就停止抱怨,若選擇離去更不要抱怨

職場的人來人去是一場場的緣起緣滅,每一段緣起緣滅都須好好經營,阿姐曾在過去的碎碎唸文提過,若無法離去就停止抱怨;阿姐也要說,若選擇離去更不能抱怨。 因為當你選擇離開卻在即將離開的場域開始或持續抱怨時,彷彿是在有意無意間對繼續留在這個場域的人們進行撻伐。 每一段職場姻緣若無法完美,也須給自己留下一個漂亮的身影,那漂亮的身影是在離開前的不悲不喜不卑不亢。
在阿姐年輕時的年代,女性過了三十還沒出嫁,就會有閒言閒語產生,因此阿姐在適婚年齡時,母親就急著安排相親。母親總跟阿姐說要表現的得體,相親時即使遇到不是喜歡的對象,也不能當下擺起臉色,要給對方良好的印象,要讓對方有一種沒有福份與你交往的遺憾,而不是讓互相覺得不順眼的不愉快過程。 職場就是一場場的相親與交往,縱使不如意不滿意,也要給自己留下一個漂亮的身影,一個曾經有過但無法擁有的漂亮身影。

有理三扁擔 無理扁擔三

轉自:有理三扁擔 無理扁擔三
在我的職場生涯中,我永遠不能忘記的是一個血淋淋的畫面。在一個開闊的大辦公室中,兩位同事忽然大聲爭吵起來,緊接著就是其中一位同事,拿起桌上的茶杯朝對方砸過去,命中對方臉頰,眼鏡碎裂,血流如注。
接著辦公室大亂,同事們慌張的拉開扭打在一起的雙方。 事實上,行兇的這一位同事是一位好好先生,他的粗暴行為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外,事後他當然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但了解整個過程的其他同事都替他抱不平。因為他長期受到另一位同事的欺壓,但是主管卻從來視而不見,完全不處理,那天他終於忍無可忍,血腥的悲劇就發生了。
英式橄欖球是我的最愛,在橄欖球場上打架的場景也屢見不鮮,關鍵就在於裁判。橄欖球講究全法衝撞,身體接觸頻繁,難免互相傷害,如果裁判明察秋毫,哨音明快果決,那麼打架的場景不會出現。
但如果裁判猶豫不決,縱容小動作,那麼球員們就會自力救濟,打群架的事就一定會發生。 裁判決定了球賽的氣氛與品質,也讓球賽能順利進行。
同樣的,辦公室的領導者,決定了組織的文化,也決定了職場能否在合理的規則下運作,主管就是辦公室的裁判,決定了辦公室能否和諧有效的運作。
辦公室中的爭執難免發生,工作團隊成員之間難免有好惡、嫌隙,但是職場的規則、倫理,是每一個工作者必須依循的準則,而主管則是糾紛發生時的最後裁決者,也是秩序維護者。
有理三扁擔,無理扁擔三」,則是領導者最常見的毛病。許多主管生性善良,不忍苛責任何人;有些主管則基本上是非不明,事理不分;有些主管則根本是怕事的爛好人,看到麻煩,只會躲起來。這些人都有可能出現「有理三扁擔,無理扁擔三」的結果。
理論上,任何糾紛一定有是非對錯,規勸、告誡、處罰犯錯的人,還對的人公道,是主管必須執行的任務。只有在極少數的狀況下,雙方各有對錯,才會出現各打三十大板的現象,這就是「有理三扁擔,無理扁擔三」的處理方法。
不幸的是,大多數的領導者為了維持表面的團隊和諧,經常出現這種「各打三十大板」的是非不明現象,這就是組織價值混亂,內部紛爭不斷的源頭。
公平裁判,還每一個工作者公道,從例行的績效考核、升遷獎勵,到爭執、衝突時的排難解紛,這都是領導者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
主管可能無法察覺辦公室所有發生的細節,但明確昭告周知團隊成員,要用辦公室倫理工作,合理相互對待,不得逾短,可以避免成員間爭執的發生。
而一旦發生爭執,主管的哨音要即時響起,並明確裁斷是非,更可以顯示主管維持秩序,公平裁判的決心。
「各打三十大板」,只是主管常犯的裁判錯誤之一,錯判、誤判與無知不明是另兩種常見的錯誤。
在每一次裁判的過程中,領導者一定要有足夠的耐性,仔細了解實況、過程與兩造的說法,有必要時要採取第三者的旁證,務期還原真象,避免錯判、誤判。至於因為無知而不了解組織內發生的糾紛,這就是主管更大的問題。
如果一位主管連團隊內的衝突、糾紛都一無所知,這恐怕不只是不能公平裁判而已,你根本就是一位不進入狀況,完全不稱職的主管!

做錯這8件事後,才發現我不會管理!一個主管的認錯告白

轉自:做錯這8件事後,才發現我不會管理!一個主管的認錯告白
我工作幾十年,其中大部分時間在創業,但是從工作滿一年起,我就當了主管,從管幾個人一直到管幾十個人、到幾百人。可是我真正體會到我是一個主管,而且真的會當主管,是最近20幾年前的事。換句話說,我在錯誤中,做了10幾年的主管,這其中不知誤了多少事?浪費了多少青春?走了多少冤枉路?
所幸我的入門工作很特別,我是記者,在全國最有影響力的報紙工作。因此,當第二年我就升上主管的職位時,我只要策畫、指揮新聞採訪,競爭激烈的媒體生態,每天進行的同業間新聞評比,自動讓每一位記者全力以赴,主管所需要的管理:激勵、協調、訓練等功能,記者自己會自動完成,完全不需要我這「主管」費心。
一直到我創業,才感覺困難重重,我不知道如何建立團隊、不知道選人、不知道訓練、不知道激勵、不知道協調溝通、不知道如何考評。甚至我連罵人都不會,有一次我想教訓、糾正一個部屬,講了半個小時結束之後,這個人高高興興走了——他竟然以為我在誇獎他!
我知道我的問題大了,我開始努力學習當主管,我也才知道部屬不見得會自動自發,他們需要教育、訓練、規範、激勵,而組織團隊中隱藏著無數的問題,這都需要主管花工夫去完成。
我努力學了5年,在錯誤中我交了無數的學費,一點一滴我終於慢慢學會當主管,我才分清楚工作者與主管的差異,我創業的公司,也才從倒閉沉淪邊緣,慢慢的浮上水面,逐漸好轉。事後我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為我不會當主管、不會管理,我害了自己、害了組織、害了公司,浪費了金錢,錯過了青春與虛耗了時間!

第1錯:自己努力做事

我犯的第一個錯誤是自己努力做事,忘了讓部屬做事。
我是一個能幹的人,當了主管之後,又誤解了「身為表率」的道理,老是身先士卒,繼續努力自己做,我認為我的效率高,10件事,我做了5件,其他人只剩5件,大家應該都會感激我才對。再加上有些事,別人確實不太會做,我又認為,與其交給他們做不好,我還要善後,不如我直接就做好。就這樣,我忙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但是事情還是做不好。
直到我想清楚,主管是讓大家做事,以大家的成果為成果,我下決心,除非萬不得已,絕不自己動手,事情就改變了,我得到一個結論,也成為我教育新主管的帝王條款:叫別人做事,別自己做,好主管是:喝茶看報,治大國如烹小鮮,集合眾力完成工作。

第2錯:認為所有人都自動自發

我犯的第二個錯誤是,我是個自愛的人,我最討厭別人說我,我也因此假設別人會自動自發,做好所有的事,我不會罵人,也不想罵人,頂多只是迂迴的暗示一下。
這就是前面笑話產生的原因,我下了決心,和部屬談他的問題,之前還說了許多肯定的話,怕他不舒服,但問題輕描淡寫,結果他以為我在肯定他,而我仍然不知如何是好。
事實的真象是,有人自動自發,有人自律不佳,更有人想法不正確,需要導正規範,我的友善,被部屬認為是是非不明的「濫好人」。好人做死,並心生怨懟,壞人心存僥倖,依然故我,結果是劣幣驅逐良幣。
當我頓悟之後,事情完全改觀。記得在看二月河的《康熙大帝》時,學到一句話:「雷霆雨露、俱是皇恩」,我知道賞與罰,都是主管重要的工具,現在的我,要求規範部屬,熟練到不行,從暗示輕輕說,到明示正經說,到生氣重重說,無所不會。

第3錯:不知也不會給激勵

我的第三個錯誤是不知也不會在口頭上給激勵,這也和我「不喜別人說我」的性格有關,我對自己超有自信,不在乎別人的肯定。問題是我也假設別人不需要多餘的「口惠」,只要薪資上的評價公平就好。
有一次,一個能力很強的同事告訴我:我從來沒有肯定他所做的事,讓我大吃一驚,因為事實並非如此,他值得肯定的事太多了,而我竟然從來沒有開口過。
從此我知道,主管的金口有多重要,「愛他要說出來」,不止是有好事要肯定,就算只有進步,但仍然不夠好,也要肯定,因為人是在被激勵中,才會快速學習成長,卡內基訓練不就是以此為核心精神嗎?

第4錯:忽視考核、討厭考核

我不喜歡被評價,尤其是當工作者時老是被不公平對待,因此當上主管,我討厭考核,也刻意忽視考核。
我相信兩眼所見,也盡可能給所有的工作者正確的相對評價,問題是當忙於工作,我會忘了許多該做的事,尤其是當要管的人越來越多時(超過20人),其實你兩眼所見的評價已經開始失真,你會看不到許多默默不顯眼的工作者,這時候一個客觀的考核方法就是需要的。
不要自視聰明,聰明人尤其看不到那些努力做事、但並不聰明的人的貢獻。

第5錯:不會當裁判

好的主管是要讓部屬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因此團隊和諧非常重要;而和諧的第一步,不是讓內部不爭不吵,而是制定好的規則,讓爭執可以被約束與導止,而主管就是這個執法者、是裁判。
我創業的過程中,通常是用較少人力,因此事情做不好,人力不足是最大的藉口,我很少想到是團隊內部互動不佳所造成的績效不彰。而我不會排難解紛、不會當裁判,又是其關鍵性的原因。
有理三扁擔,無理扁擔三」,各打50大板是我過去常幹的事,爭執發生時,我總是希望和諧,對於錯的人不忍苛責,對於對的人當然就不公平,結果當然是內部嫌隙頻生,又怎能發揮良好的團隊協調呢?
明快處理、是非分明,是我現在的作風,該裁判吹哨子時,我絕不會遲疑!

第6錯:喜歡聰明人,團隊同質性高

我的同事都知道我討厭三種人:「笨、懶、慢」,理論上這三種人在我的組織中,都不易存活,這也造成了我組織中的不平衡,團隊成員的同質性高,生態不平衡。
事實上,高效率的團隊應是多元的組合,苦工有人做,聰明的方法也有人會用,而我期待大家都是聰明人,都行動迅速,結果是有些思慮周詳,緩緩而來的人含恨而去,這是我犯的第六個錯誤。
組成一個複雜多元的團隊,快慢兼備、癡慧融合,是我現在最大的思考。

第7錯:愛護部屬,忘了老闆

或許是同情弱者,在早期當主管的歷程中,我一向站在員工部屬這邊,以他們的角色、立場自居,而忘了老闆與組織的存在。
一旦老闆與部屬有利益衝突時,我通常捍衛員工的利益,尤其在創業初期,我甚至忘了我就是資方,只要不能給工作者更好的待遇,我就痛苦不堪,結果是,公司的營運負擔更沉重。
這應也是大多數主管常犯的毛病,以工頭自居,以工作者利益為先,而忽視了組織的經營能力能否負擔。
後來我做了調整,主管是「雙方代表」,有時在勞方,有時在資方,在內心你要正確的選擇,讓上下的天秤能保持平衡。「工頭」與「老闆的走狗」都不是正確的位置

第8錯:不知主管是專業,忘了虛心學習  

我當主管的錯誤當然還有很多,但最後一個錯誤我用「以為主管是良知良能,不知虛心學習」做總結。
其實主管是一項專業,他需要各種不同專業技能,他需要有正確的態度,他負擔事情的成與敗,他影響到工作者的命運,可是大多數的主管,竟然都是因一種專業技能而升官,或財務、或業務……,可是一旦升為主管,所有的困難都發生。不幸的是,企業內缺乏主管的養成訓練,學院中也沒有「主管學」,每一個人都是在摸索中、嘗試錯誤中完成學習。
我就花了14年才學會,而且是完成後才知道「主管學」的博大精深,專業分工細密。但是,如果我「早知道」,其實一年也可以有小成,兩年早可以畢業,根本不需要走這一趟冤枉路。
圖片來源:Lloyd Morgan via Flickr, CC Licensed

2015年12月3日 星期四

第一次騎車上路練腳力,居然被小摺超車

緣起:
長期以來,缺乏運動,因為老婆想要一件風衣,2015花現龍井單車逍遙遊挑戰組52K完成後紀念衫,2016/01/03開賽,所以現在(2015/12/03)也該開始練習了。
計畫:
從家裡(大肚遊園路)到公司(五權西路),總共約8K,現在每天騎腳踏車上下班還來的及吧...
清晨:
早上07:25出發,從山上一路騎下來,沿路涼風徐徐,大約有6K左右是下坡,最後1.5K左右有一個陸橋(茷子溪橋),有點高低起伏的坡度,踩阿踩的到公司,居然也滿頭汗了....,果然,太久沒運動,都快老態龍鍾囉....
下班:
5:35開始從統健大樓(公司)出發,過了茷子溪橋,開始挑戰上坡,約1K以後...氣喘如牛,2K以後臉色發青,雙腳微發抖,龍頭亂歪(踩不動,車速太慢),這時,突然,一個黑影從旁邊不疾不徐的過去....
定睛一看,原來是一個外勞,騎著小摺,從我旁邊晃過去,被小摺超車了?.....,太汙辱人了,叔可忍,嬸不可忍,馬上一股男子氣概從胸口往腳底湧泉穴狂竄,追.....
一路上憑著一口氣,狂追前方的小摺,可是....大叔阿你也太猛了,一台小摺,你不急不徐的踩著,可我怎ㄇ都追不上啊????一直咬著對方的屁股,就是追不上
好不容易,對方停下來了,原來是紅燈了,終於追上了,擦亮眼一看,原來您老...作弊阿,騎電動小摺~!@#$....我說大叔阿,騎電動小摺,幹嘛沿路還踩腳踏車啊?還哼著小曲...這不捉弄人嘛....
追上對方感覺上好像騎了很遠??其實6K的上坡路大概只騎ㄌ一半左右....天堂路好長阿....
最後真的沒氣,腿軟,雙腿發抖,上氣不接下氣,進的氣少,出的氣多,快葛屁了...只好把腳踏車牽上人行道,邊騎邊休息,沿途還跳車用牽的,牽ㄍ50M之後繼續還頭苦幹....
後記:
最後,終於到家了,統計戰果共花了1HR又10分,沿途跳車牽3次....這還只是8K,52K.....我...要...努...力......